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食品檢測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中國,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升和監管力度的加強,食品檢測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目前我國食品檢測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檢測技術的滯後、質量管理體系的不完善等。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國食品檢測行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2025-2030年中國食品檢測儀器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食品檢測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它不僅涉及食品原材料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還涵蓋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是否在規定範圍內等。食品檢測主要分為感官檢驗、理化指標檢驗和微生物檢驗三大類。其中,感官檢驗側重於食品的顏色、口味、質地等;理化指標檢驗關注食品的含水量、脂肪、蛋白質等;微生物檢驗則主要檢測食品中的大腸桿菌、菌落總數等。食品檢測質量管理對於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滿足市場經濟需求以及促進進出口貿易具有重要意義。
(一)樣品採集不合理
在採樣階段,部分採樣人員未詳細了解食品的具體情況,導致採集的樣本缺乏代表性。具體問題包括前期溝通不足、採樣方法手段單一且不規範。一些檢測機構由於資金不足或設備技術水平不夠,仍採用傳統採樣方法,未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採樣技術,甚至出現未經無菌處理的採樣器材進行採樣的不規範操作行為,導致樣品在採集過程中被污染。
(二)檢驗方法滯後
部分檢測機構使用的檢驗技術相對落後,未採購新的檢測儀器。傳統的檢測技術存在實驗前處理過程複雜、準確度不高、自動化程度不高等問題。由於技術水平落後和儀器性能不夠高,很難進一步提高食品檢測的精確度和效率。
(三)設備和環境不符合檢驗要求
一些食品檢驗單位使用的儀器設備型號陳舊,受到自身老化和環境侵蝕等因素影響,儀器的老化和磨損程度加劇,導致測量精度顯著下降,故障問題頻發。此外,部分實驗室缺乏相應的規範標準,管理制度不完善,檢測環境無法滿足實驗需求,如室內採光和通風條件差、存在電磁干擾源、缺少溫濕度調節等輔助設備等,從而影響了樣本的檢測結果。
(四)食品檢驗監督力度不夠
從質量管理方面來看,多數檢測機構對檢測過程的監管力度不夠,僅對樣品採集、樣品處理等關鍵環節進行監管,未對食品檢測整個過程實施全程有效監管。這使得管理者難以及時發現食品檢驗過程中出現的違規操作行為和突發性問題,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監督,造成檢驗品質存在不確定性。
(一)優化採樣計劃
為了提升樣品採集的質量,工作人員需要在工作前與客戶進行良好溝通,詳細了解食品來源、生產批次、數量、加工方法和儲藏條件等基本信息,並進行現場考察和感官檢查工作。根據工作經驗並參照類似案例,合理選擇樣本的採集方法並制定採集方案。例如,在採集顆粒樣本時,可採用混合採樣的方法,從樣本的上、中、下三個部分各取一組樣本,最後進行混合處理。
(二)採用可靠的檢驗方法,制定統一的品質檢驗標準
檢測人員應依據食品樣品的種類、狀態和具體檢測任務要求,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相關部門應制定一套適用的、統一的、有效的食品質量檢測標準,對樣品採集、樣品處理、檢測方法、檢測指標、檢測結果等進行明確規定。
(三)做好實驗室儀器保養和環境管理
每個檢測機構必須制定合適的儀器維護保養制度,明確各類設備的檢查、保養以及維修工作內容,並聘請專人負責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同時,定期對食品檢測實驗室的環境條件進行全面檢查,改建不符合標準的實驗室,為實驗的開展提供合適的檢測環境。
(四)加強對食品檢驗過程的監督
為提高檢測人員的素質水平,可設置考核內容,評價新進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人員培訓。相關管理人員應監督食品檢測的全過程,掌握樣品種類、檢測項目、檢測人員、檢測方法等信息,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應對樣品採集、運輸保存、預處理及實驗室檢測等操作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建立問責機制,增加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五)信息技術建設
食品檢測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食品檢測機構需要進一步強化信息化建設,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構建食品檢測平台和信息化管理系統。這有助於檢測人員進行食品檢測工作,並協助管理人員進行檢測過程動態監管、流程記錄等管理工作,從而全面提高食品檢測質量、質量管理水平和效率。
綜上所述,我國食品檢測行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仍不能完全滿足食品行業的實際需求。不同檢測機構的檢測水平參差不齊,整個行業缺乏統一的規範進行約束管理。為了推動我國食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認真分析現存問題,及時更新檢測設備,學習先進檢測技術,培養技術性人才,加強質量管理,全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並建立統一有效的質量管理規範體系,為食品檢測質量管理未來的方案選擇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