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體育產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轉型升級。數字體育產業作為體育經濟的重要引擎,利用數位技術推動創新發展,成為體育產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新質生產力通過技術創新、要素升級和業態革新等方式,為數字體育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本文將探討新質生產力在促進數字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及推進路徑,為我國數字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體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強調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數字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數字體育產業注入創新動力,通過科技突破為產業塑造新優勢,拓展新空間,催生新業態與新模式。
(一)新質生產力促進數字體育技術創新發展
體育行業發展分析提到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突破,為數字體育產業注入強大創新動力。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蓬勃發展,引領社會步入數字驅動、萬物互聯的新階段。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在體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不僅重塑了體育產業的生產方式,還深刻改變了人們參與的體育活動類型和模式。例如,大數據分析被廣泛應用於優化運動員訓練計劃和競賽策略,智能化運動裝備的普及使得運動數據能夠被全方位感知與分析,為運動員提供科學訓練指導。
(二)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體育產業要素轉型升級
新質生產力通過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推動數字體育產業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體育產業打破傳統生產要素的質態限制,將數據確立為驅動經濟運行的新型生產要素。通過全面開發與深度挖掘體育大數據,數據要素在數位化轉型中的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夯實,賦能體育產業成功實現服務的線上化、場景的無界化,確保體育產品和服務能夠精確送達消費者。
(三)新質生產力催生數字體育產業形成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
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體育產業提升創新活力,催生出眾多新業態與新商業模式。數字體育產業正逐步構建起一個更加多元、高效和智能的產業生態,在產品開發、運營管理、市場營銷及客戶服務等多個維度,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產業鏈跨界融合與協同效應。例如,虛擬賽事利用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讓運動員和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與和觀賞比賽;智能穿戴設備則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的運動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身建議和服務。
儘管新質生產力為數字體育產業帶來了諸多益處,但數字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其發展仍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一)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制約數字體育產業發展效能
我國數字體育產業發展的科技研發投入比例偏低,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地位尚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例如,我國體育用品製造企業的研發強度普遍處於1%至3%的較低水平,而一些國際頂尖體育用品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則穩定在5%至10%之間。這導致我國體育產業在核心技術創新方面進展緩慢,直接影響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體育產業的發展效能。
(二)產業發展基礎薄弱,限制數字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
我國數字體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欠缺,數位化轉型升級步伐緩慢,產業區域發展不均衡。例如,我國數字體育產業的硬體設施建設水平相對不高,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覆蓋範圍不廣泛,導致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終端技術等數位技術缺乏應用條件。此外,我國數字體育產業在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進程相對較慢,與東部地區相比差距顯著。
(三)數字體育產業人才短缺,影響數字體育產業的發展動能
數字體育產業作為體育產業與數位技術深度融合的新興領域,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人才。當前,數字體育產業人才面臨突出的供需矛盾,人才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例如,在數字體育產業的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前沿領域,人才缺口十分突出,難以滿足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四)體制機制不完善,阻礙數字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
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體育產業發展,要求與生產力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協調發展,而體制機製革新的滯後性阻礙了這一發展進程。例如,我國數字體育產業發展仍處於初級探索階段,缺少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導致前沿技術在數字體育產業中的應用存在潛在風險,不利於數字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的賦能作用,推動數字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從技術、產業、人才和制度等關鍵要素入手,進行全方位的支撐與保障。
(一)以科技創新為根本,提升數字體育產業的發展動力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前沿技術研發資金投入,鼓勵深入開展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科學探索,構建技術創新協同平台,加強對數字體育等領域的研發創新。同時,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培育壯大科技領軍數字體育企業,充分發揮其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新興產業培育中的主導作用。
(二)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載體,夯實數字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
應加快傳統體育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利用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推動傳統體育產業向高端、綠色、智能化發展。同時,加強數字體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硬體設施水平,加大算力、虛擬現實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實力。此外,應破解數字體育產業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通過區域合作與交流,促進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三)以高素質人才培養為支撐,激發數字體育產業的發展活力
高校應積極培育體育新質人才,優化學科布局與培養模式,強化「體育+」的融合,建立以數字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應構建符合數字經濟特性的數字體育產業人才管理、培育、評價及發展體系,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及流動政策,為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平台。
(四)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領,構築數字體育產業的保障機制
政府相關部門應全面深化數字體育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產業政策法規、優化營商環境,為數字體育產業構築堅實保障機制。應制定數字體育產業引導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優化稅收優惠供給,簡化對中小數字體育企業扶持的審批流程。同時,應加快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明確數據使用、隱私保護等標準,降低潛在風險,促進可持續發展。
總結
新質生產力通過技術創新、要素升級和業態革新等方式,為數字體育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儘管數字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發展基礎薄弱、人才短缺和體制機制不完善等現實困境,但通過加強科技創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推進路徑,可以有效推動數字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也為實現體育強國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