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餐飲業加速資本化進程中,2025年5月16日登陸港股市場的綠茶餐廳交出了一份令市場意外的成績單。儘管其門店數量突破460家並完成五年五遞表的上市征程,首日股價卻跌破發行價,折射出行業增長邏輯與資本市場預期的深刻變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餐廳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作為中式休閒餐飲代表品牌,綠茶餐廳近年來通過激進擴張實現營收增長,但核心經營指標呈現持續惡化趨勢。20222024年間其翻台率分別為2.81次/天、3.30次/天和3.00次/天,始終未能達到企業設定的"每日4次保本線"。同期客單價從62.9元降至56.2元的歷史新低,顯示消費者對品牌吸引力減弱與價格敏感度上升的雙重壓力。單店銷售額更出現結構性下滑,2023年1151.9萬元的水平在2024年跌至1033萬元,同比降幅達10.3%,印證了新店擴張帶來的客群分流效應已觸及增長瓶頸。
該品牌計劃未來三年新增563家門店,其中近70%布局二線及以下城市。但下沉市場早已成為紅海戰場:現有競爭對手小菜園以623家門店占據先發優勢,九毛九、老鄉雞等連鎖品牌也在加速滲透。招股文件顯示,其2024年關閉的15家門店中近半數位於低線城市,暴露了核心商圈選址策略與下沉市場需求之間的錯位風險。與此同時,外賣業務占比雖提升至18.8%(同比增長39.8%),卻因平台佣金和配送成本侵蝕利潤空間,拉低整體毛利率水平,削弱了堂食場景體驗的核心競爭力。
2020年以來該品牌多次登上食品安全黑榜:石家莊門店後廚衛生問題、廣州分店大腸桿菌超標事件接踵而至,2023年杭州門店更因農藥殘留超標引發關注。消費者投訴數據顯示,食品異物類投訴占比超過30%,直接動搖品牌信任基礎。儘管計劃自建中央廚房優化供應鏈,但目前90%的半加工食材仍依賴第三方供應商,食品安全風險管控能力面臨嚴峻考驗。
總結:綠茶餐廳首日破發既是企業自身運營效率下滑、擴張策略失焦的結果,也映射出資本市場對餐飲行業增長模式的重新評估。當"重資產、低利潤"的傳統路徑遭遇消費者品質訴求升級,唯有通過提升單店模型效能、強化產品創新與供應鏈管控,才能在2025年競爭白熱化的餐廳產業格局中破局重生。數據顯示,該品牌當前45%的成本占比與9.1%的淨利率水平,已落後於行業頭部企業的盈利標準,亟待在標準化運營與差異化體驗間尋找新的增長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