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與消費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汽車融資租賃作為汽車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經歷從高速擴張向規範發展的轉型。近年來,行業在政策引導下逐步回歸本源,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差異化特徵,同時與商業銀行的創新合作模式不斷湧現。然而,行業在快速發展中仍面臨信用風險、合規挑戰等問題,如何在監管深化與技術變革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 2025 年行業關注的核心議題。
(一)政策驅動行業規範化發展
《2025-2030年中國汽車融資租賃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自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9 月,國家及地方監管部門累計出台 80 餘項政策文件,重點規範 「名租實貸」「亂收費」 等亂象,推動行業回歸租賃本質。2022 年以來,政策導向轉向 「有序發展」,國務院及商務部等部門明確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經銷商與融資租賃企業合作,釋放出提振消費與優化金融服務的信號。監管基調從 「強約束」 轉向 「促發展」,為行業創造了更穩定的政策環境。
(二)市場競爭呈現差異化分層
當前汽車金融市場已從增量競爭轉為存量博弈,汽車融資租賃行業形成四大派系格局:
廠商系與經銷商系:依託主機廠或經銷商資源,以促進車輛銷售為核心目標,覆蓋全國 4S 店渠道,但金融專業性與風控能力較弱。
網際網路系:以盈利為導向,產品靈活性高、覆蓋品牌多元,依託線上平台引流,但渠道成本較高。
專業系:以金融機構為股東背景,專業化程度與風控水平領先,業務規模受資本實力驅動明顯。
從市場份額看,汽車金融公司憑藉股東資源占據主導地位,而融資租賃公司則聚焦 「長尾客戶」,填補低門檻融資需求,但整體資產質量與資本實力仍有差距。
(一)主流模式與差異化探索
行業以售後回租為主要業務模式,流程涵蓋承租人首付、租賃公司支付車款、車輛登記及所有權轉移等環節。為實現差異化競爭,部分中小公司轉向貸款促成與助貸模式。從營銷渠道看,廠商系與專業系多採用直營模式,渠道把控力強;經銷商系與網際網路系依賴 SP 代理模式,雖能快速鋪開業務,但存在渠道風險較高的問題。
(二)與商業銀行的創新合作模式
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汽車融資租賃公司積極與商業銀行探索信貸合作:
線上保理池業務:以融資租賃合同為底層資產,銀行通過大數據風控穿透承租人資信,受讓未到期應收租金入池,實現全流程線上化運營,提升審批效率與風險預警能力。
線上直接保理業務:汽車供應商將應收購車款轉讓給銀行,銀行對接供應鏈系統與第三方平台,實現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與資金閉環管理,降低操作風險。
(一)核心風險類型
行業面臨多重風險挑戰:
信用風險:承租人違約、車輛價值波動等導致租金回收困難。
合規風險:「名租實貸」、違規收費等問題可能引發監管處罰。
操作風險:SP 代理模式下渠道管理失控、底層資產真實性存疑等。
(二)全流程風控策略
商業銀行與租賃公司合作時,需從多維度構建風控體系:
參與主體優選:優先選擇廠商系、資本實力強的經銷商系及專業系租賃公司,評估其股東背景、風控體系完整性及資產質量歷史表現。
嚴守監管紅線:合作前與監管部門充分溝通,規避 「類信貸」 模式,審慎選擇合規記錄良好、無重大負面輿情的合作方。
交易結構穿透:重點核查直租模式底層資產合規性,回租模式需確保車輛所有權轉移合法、價值評估透明,防範虛假交易套取資金。
風險閉環管理:根據租金回收期匹配融資期限,設置回款專戶與保證金機制,動態調整風險緩釋措施,利用金融科技實現承租人資信穿透與資金閉環監控。
(一)監管深化與行業整合
政策將進一步引導行業規範化發展,推動中小機構退出,提升行業集中度。合規性強、風控完善的頭部企業將獲得更多政策紅利,市場份額向優質主體集中。
(二)技術驅動模式創新
金融科技應用將更加深入,大數據風控、區塊鏈存證等技術將優化客戶准入、資產監控與違約處置流程。線上化、智能化服務模式成為主流,降低操作成本的同時提升客戶體驗。
(三)市場下沉與場景拓展
隨著消費市場下沉,汽車融資租賃將進一步覆蓋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汽車融資租賃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結合新能源汽車推廣、二手車交易等場景,開發定製化產品,滿足多元化需求。
(四)產業鏈協同與綠色轉型
廠商系與經銷商系企業將加強與主機廠的協同,推出 「租賃 + 維保 + 二手車回收」 等全產業鏈服務。同時,新能源汽車租賃占比提升,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2025 年,我國汽車融資租賃行業將在監管深化與技術變革的雙重作用下,呈現 「規範發展、創新驅動、風險可控」 的特徵。儘管面臨競爭加劇與風控壓力,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商業模式持續創新及金融科技賦能,行業有望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汽車消費升級中發揮更重要作用。未來,具備股東資源優勢、風控技術領先及場景整合能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推動行業向專業化、集約化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