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手機殼作為手機的重要配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愈發廣泛,其中塑膠手機殼行業憑藉多樣的特性占據了約 70% 的市場份額。為全面掌握塑膠手機殼的質量狀況,排查潛在風險,相關監測針對流通領域 20 批次塑膠手機殼,就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多環芳烴、重金屬以及甲醛、苯、TVOC 釋放量等項目展開檢測與評估,為行業發展和監管提供了重要依據。
手機殼按質地可分為塑膠、皮革、金屬、布料等多種。塑膠手機殼中,聚碳酸酯(PC)殼能還原本色,具備高透、強度高、尺寸穩定、散熱性好、絕緣性優良等特點,還可進行噴油、彩繪等後加工;矽膠殼質地柔軟、手感略滑,材質穩定、耐高溫性好、絕緣性佳且防水,但易吸附灰塵;金屬保護殼耐摔,能有效防止機身磨損,夏天使用清涼舒適,不過會增加機身體積和重量,便攜性較差,還可能對信號造成干擾。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塑膠手機殼由丙烯晴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ABS)或 PC 等材料製成,約占市場份額的 70%。
本次風險監測共採集 20 批次塑膠手機殼行業產品,其中未加裝飾物品的塑膠手機殼 10 批次,添加裝飾物品的塑膠手機殼 10 批次,樣品來源包括廠家提供、流通領域購買和主流電商平台購買。
《2025-2030年中國手機殼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檢測時,將手機殼置於 60 升的試驗艙中,按照手機正常使用 1 小時的平均溫度,把艙內溫度加熱到 45℃,經過一定時間後進行採樣分析。
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DBP、BBP、DEHP)、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DNOP、DINP、DIDP)的檢驗依據為 GB/T 22048-2015《玩具及兒童用品中特定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的測定》;多環芳烴和苯並 [a] 芘的檢驗依據為 SN/T 1877.2-2007《塑料原料及其製品中多環芳烴的測定方法》;重金屬(鉛、鎘、鉻、汞)的檢驗依據為 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 4 部分 特定元素的遷移》;甲醛釋放量、苯釋放量及 TVOC 的釋放量參考 GB 36246-2018《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進行檢測。
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DNOP、DINP、DIDP)均未檢出,4 批次樣品中檢出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DBP、BBP、DEHP),所有樣品均符合 HR 4040《美國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標準限值要求。增塑劑在塑料製品中經常使用,長期攝取增塑劑或增塑劑超標使用可能會造成女性內分泌紊亂、男性生殖力損傷,甚至導致肝癌。
多環芳烴(PAHs 總量)、苯並a芘均未檢出,均符合《德國安全技術認證中心指令 ZEK 01-08 號文件》的標準限值要求。多環芳烴的多種組織形式都具備致癌特性,苯並a芘作為多環芳烴的代表物,主要危害人體的呼吸道和皮膚,長期接觸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傷害,影響腎臟和肝臟功能。
重金屬(鉛、鎘、鉻、汞)均未檢出,均符合 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 4 部分 特定元素的遷移》標準限值要求。重金屬會通過皮膚接觸、呼吸等方式進入人體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腎臟、免疫系統造成損傷。
20批次樣品中,甲醛檢出範圍為未檢出~0.07mg/m³,均符合 GB/T 18883-2002《室內空氣品質》標準限值要求;2 批次樣品中苯釋放量有檢出,但明顯低於 GB/T 18883-2002《室內空氣品質》標準限值要求;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釋放量檢出範圍為 0.09mg/m³~0.71mg/m³,其中 1 批次樣品 TVOC 釋放量大於 0.60mg/m³,不符合 GB/T 18883-2002《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要求,不符合率為 5%,不合格樣品中單一 VOC 主要為苯甲醇、苯甲酸、酯類和烷烴類。
甲醛為一類致癌物,主要危害表現為對皮膚黏膜的刺激作用,另外,甲醛濃度超標時可引起頭暈、乏力、免疫力降低、中毒性病變,對人體危害巨大;苯為一類致癌物,長期吸入會出現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嚴重時可使骨髓造血機能發生障礙,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若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壞,可發生致命的顆粒性白細胞消失症,並可引起白血病;TVOC 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無力、胸悶等症狀,還可能影響消化系統,出現食欲不振、噁心等症狀,嚴重時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出現變態反應等症狀,另外,TVOC 有刺激性氣味,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
根據監測結果,甲醛釋放量含量較高的手機殼多為款式複雜的塑膠手機殼,這類手機殼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粘貼、印花、固色等工藝,而這些工藝會使用膠黏劑,膠黏劑中往往存在尿素甲醛樹脂,在溫度過高時就可能分解揮發。
另外,根據相關圖庫檢索,發現樣品中含量較高(>0.05mg/m³)的單一 VOC 主要物質為苯甲醇、苯甲酸、酯類和烷烴類,酯類、烷烴類物質的引入是因為該類物質被用作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使用;苯甲醇、苯甲酸的引入是因為該類物質常被用作香料或增塑劑的原料使用。
本次風險監測主要對塑膠手機殼中的有害物質限量及釋放量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塑膠手機殼產品中甲醛和 TVOC 釋放量均有一定程度檢出,且 TVOC 釋放量有超標情況,結合不合格項目及不合格發現率,為監管部門、生產企業及消費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相關部門應儘快制定塑膠手機殼產品有害物質的相關標準。目前,塑膠手機殼產品使用群眾多、頻率高,建議加大塑膠手機殼產品研究,制定相關標準,規範市場。
嚴控原輔材料質量。塑膠手機殼產品在製備過程中使用到的增塑劑或者溶解劑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部分成分可能引起致敏反應,建議相關企業引起重視。
建議消費者選擇透明材質、裝飾簡單的產品,警惕帶閃粉、水鑽的塑膠手機殼。另外,建議不要長時間玩手機,防止有害物質釋放。
綜上所述,塑膠手機殼在市場中占據重要份額,其質量安全與消費者健康息息相關。本次監測雖未發現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部分種類)、多環芳烴、苯並 [a] 芘及重金屬的超標問題,但 TVOC 釋放量存在超標情況,甲醛也有一定檢出。這提示相關部門需加快制定專屬標準,企業要嚴控原輔材料和生產工藝,消費者則應謹慎選擇手機殼並注意使用習慣,共同保障塑膠手機殼的使用安全,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