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9月舉辦的智博會中,600餘家全球企業集中展示了人工智慧、新能源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數據顯示,中國西部工業重鎮重慶正以智能製造為核心引擎,在汽車製造、智慧工廠等領域加速推進數實融合。從超級增程動力系統的全自動化產線到覆蓋全產業鏈的智能產業大腦,製造業正在經歷一場由技術賦能帶來的深度變革。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製造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作為本次智博會的核心展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吸引了100餘家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的參與。重慶金康動力公司生產車間內,數百台機器人協同作業,實現超級增程動力系統關鍵程序100%自動化生產,其效率與質量的躍升凸顯了智能製造在核心部件製造中的價值。
汽車產業作為重慶支柱產業,正加速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轉型。數據顯示,長安汽車數智工廠通過5G、AI等40餘項技術應用,實現每60秒下線一輛智能網聯新能源車;今年上半年,其新能源車型銷量達45.2萬輛,同比增長近五成。兩江新區賽力斯超級工廠投產的智能化動力電池生產線,則進一步強化了重慶在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的競爭力。目前,重慶已形成19家整車企業、1200餘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的產業集群,並實現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3大系統56種部件全覆蓋。
智博會展示的「產業大腦」技術成為製造業升級的關鍵工具。某企業展館內呈現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腦,通過整合300餘家上下遊資源,實現從研發到用戶體驗全鏈條數據貫通。重慶涪陵區華峰化工自主研發的智慧安環平台,接入20餘萬個感知設備,實時監測園區「人、機、物、環」運行狀態,推動安全管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
工業園區層面,白濤工業園區通過搭建安全生產實時監測系統,累計消除安全隱患3000餘起,展現了數位化技術對製造流程的全局優化能力。重慶計劃到2027年建設20個以上「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加速AI在工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中的應用滲透,推動製造業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以璧山區某龍頭企業發起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創新綜合體為例,其通過聯合高校、科研機構構建開放共享的技術平台,加速攻克產業鏈共性難題。重慶正著力完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全鏈條生態,如某實驗室已建成6個科研平台,並與20餘家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科技創新正在重塑製造範式:重慶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多元主體協同構建人工智慧合作夥伴生態圈,推動智能製造向更廣領域、更高水平延伸。
從智能網聯汽車到全流程智慧工廠,再到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的完善,2025年的製造業發展正呈現出三大趨勢——產業鏈智能化重構加速、數位技術深度賦能生產流程、技術創新生態持續深化。重慶作為西部製造強市,通過強化數智升級與產業聯動,不僅鞏固了其在全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上半年產量48.9萬輛,同比增長25%),更以「人工智慧+」戰略為支點,為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創新樣本。未來三年,隨著20個行業大腦和未來工廠的落地,智能製造將全面釋放產業升級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