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收割機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裝備,其行業發展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農機購置補貼、技術升級專項資金、稅收優惠等,旨在推動收割機行業的創新與規模化發展。以下是2025年收割機行業政策分析。
2025年收割機行業政策體系持續完善,國家與地方層面從購置補貼、報廢更新、智能升級等多維度發力,推動產業向高效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玉米聯合收割機是指在玉米成熟時,用機械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剝皮、秸稈粉碎還田或回收等作業的農機設備。它能夠直接從田間收穫玉米穗或籽粒,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玉米聯合收割機主要由割杆裝置、輸送裝置、液壓升降器等組成。按行走方式的不同,玉米聯合收割機主要分為自走式、牽引式、背負式;按行走裝置不同,可分為輪胎式、半履帶式、履帶式;按餵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全餵入式和半餵入式。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收割機行業政策。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收割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從產業鏈來看,玉米聯合收割機行業上游是指原材料及零部件,原材料主要包括鋼鐵、橡膠、有色金屬、塑料等;零部件主要包括發動機、傳動部件、收割部件、液壓系統部件等。中游是指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生產製造,該環節的企業負責將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進行加工組裝,最終製成符合下游需求的產品。下游是指玉米聯合收割機的應用領域,即玉米農作物的收割。
政策依據《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將各類聯合收割機、專用割台及小型收割機均納入支持範圍,覆蓋糧棉油等多作物收穫需求。補貼對象包括農民及各類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成廣泛的政策受益群體。2025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預計達280億元,較2022年增長40%,其中收割機相關補貼占比持續提升。
實行基於市場均價的定額補貼,測算比例一般不超過 30%,通用類收割機補貼額不超過國家規定最高標準。以宜昌市為例,未享受國家補貼的油菜、玉米專用收割機具,按市場同類產品均價的 30% 左右測算補貼,最高不超過成交價的35%,有效降低農戶購機成本。
地方政策聚焦特色作物收穫需求,如宜昌市針對油菜、玉米機械化短板,將聯合收割機配套專用割台、小型自走式割曬機等納入補貼,填補了通用政策覆蓋空白,帶動區域收割機需求同比增長 18%。
全國補貼範圍從 9 類擴大至 15 類,聯合收割機(含糧棉油糖等作物專用機型)持續在列,同時允許各省自主新增補貼種類上限從 6 個提高至 12 個,進一步覆蓋老舊收割機淘汰需求。2025 年預計報廢老舊聯合收割機超 3 萬台,淘汰率較上年提升 25%。
報廢聯合收割機並更新同類型機具,可在基礎標準上按不超過 50% 提高補貼,單台最高補貼額不超過 3 萬元。普通報廢補貼則按同類型農機購置補貼額的 30% 測算,綜合運輸拆解成本後確定具體金額,政策激勵力度較往年增強。
藉助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補貼申請實現線上化辦理,如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提交報廢申請,結算批次增加,年底前可完成所有符合條件申請的兌付,資金到位周期較2024年縮短40%。
智慧農機補貼比例從傳統農機的30%提升至40%以上,重點覆蓋搭載北斗輔助駕駛系統、精準作業功能的智能收割機。2025年智能收割機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維持在20%左右。
中央預算內資金投入超50億元用於智慧農機研發,推動AI與物聯網技術在收割機上的集成應用。在500個智慧農業示範縣中,智能收割機應用覆蓋率已達25%,作業效率較傳統機型提高 20% 以上,油耗降低15%。
對智能收割機研發企業給予100%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進口核心零部件關稅降低,帶動行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 28%。預計到2025年底,智能收割機市場滲透率將從當前的15%提升至35%,成為市場增長核心動力。
2025年收割機行業政策構建起 「購置補貼穩需求、報廢更新促疊代、智能扶持提能級」 的三維支撐體系。未來,隨著政策落地深化與技術創新加速,收割機行業將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的跨越,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裝備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