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醫療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加速國際化進程。據行業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智慧醫療領域投資規模突破380億元人民幣,較五年前增長超3倍;同期國際市場對智能診斷、遠程監護等產品的採購需求年均增速達17%。在此背景下,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首次設立的智慧醫療專區成為行業焦點,其戰略價值與市場信號引發廣泛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醫療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本屆廣交會智慧醫療專區吸引了手術機器人、智能監測設備等47家行業代表企業參展,並提供140個專屬展位。這一布局延續了此前服務機器人專區分會的成功經驗——第137屆廣交會曾引入46家領先企業,集中展示超500款產品,現場採購熱度居各展區前列。當前全球智慧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已突破2800億美元,中國憑藉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正通過廣交會平台推動本土創新成果走向國際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醫療出口額同比增長21%,其中智能康復護理設備的海外訂單量增速尤為顯著。
全球近30萬境外採購商每年匯聚廣交會,其多元化需求為參展企業提供了直接反饋窗口。智慧醫療專區通過搭建供需對接平台,促使國內廠商更敏銳地捕捉海外應用場景——例如歐洲市場對慢性病遠程監測設備的需求激增,而東南亞國家則偏好成本可控的智能診療終端。此外,國際質量認證與行業標準的交流也助力中國企業提升產品合規性。據參展企業調研顯示,68%的企業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至少兩項國際醫療認證升級,以增強品牌全球競爭力。
智慧醫療專區不僅聚焦終端設備展示,更延伸至上游技術研發與下游服務配套環節。例如,參展的手術機器人企業通過廣交會對接了多家醫療機構及數字健康服務商,加速推動產品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行業統計表明,2024年醫療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項目數量同比增長45%,其中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的開發周期縮短了30%以上。這種全鏈條聯動效應正成為驅動中國醫療設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動力。
廣交會智慧醫療專區的設立既是市場趨勢的縮影,也是政策引導的結果。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與數位化健康需求爆發式增長,中國醫療企業正通過這一平台實現技術輸出與標準制定權的雙重突破。未來三年內,預計智慧醫療領域將成為外貿新增長極,帶動相關投資規模超千億級,同時推動國內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