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以來,多項羽絨服行業標準密集落地,這些標準不僅釐清了「絨」與「絲」的本質界限,更通過五級分級體系量化品質,推動羽絨服市場向規範化、高端化邁進。以下是2025年羽絨服行業標準分析。
羽絨服行業的產業鏈包括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品牌商、銷售渠道和消費者等環節。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主要提供羽絨服生產的原材料,包括鵝絨、鴨絨、棉布、縫紉線等。其中,鵝絨和鴨絨是羽絨服的主要填充物,其質量和價格對羽絨服的成本和品質有很大的影響。下游品牌商和銷售渠道主要負責羽絨服的品牌營銷和銷售。標準的生命力在於執行,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落地確保羽絨服品質標準從 「紙面」 走向 「實物」。通過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羽絨服標準的系統比對發現,我國現行標準在關鍵指標上已形成顯著優勢,打破 「國外品牌優於國產品牌」 的認知誤區。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2025年羽絨服行業標準。
分級指標量化細化:標準將羽絨服綜合質量等級用★符號標識,對應從 A 到 AAAAA 五個級別。其中 AAAAA 級羽絨服要求最為嚴苛,需滿足蓬鬆度≥19cm、絨子含量≥92%、濁度≥1000mm,而 A 級羽絨服絨子含量最低標準為 50%,蓬鬆度≥13cm,不同等級指標差異顯著。
標識規範強制落地:所有羽絨服需在洗標位置明示三項指標等級及綜合等級,例如某羽絨服蓬鬆度達 18cm(AAAA 級)、絨子含量 91%(AAA 級)、濁度 950mm(AAAA 級),則綜合等級判定為★★★,消費者可直觀識別品質。
檢測方法統一規範:相較於此前行業慣例,新標準統一採用 GB/T 10288 方法測試蓬鬆度,以量化數值替代濁度的目測分級,確保不同批次羽絨服檢測結果的可比性。
核心指標要求更嚴:在體現羽絨服 「含金量」 的絨子含量指標上,我國標準細化為五個等級,而國際上多以≥80% 為優質標準;在清潔度、殘脂率等指標上,我國要求同樣高於美國、歐洲及澳大利亞的相關標準。
檢測覆蓋面更廣:2022 年 4 月至 2025 年 9 月期間,對 3.2 萬件羽絨服的檢測數據顯示,我國羽絨服合格率保持高位,證明在嚴格標準管控下,國產羽絨服品質穩定性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分類體系更趨完善:我國針對不同類型羽絨服制定專項產品標準,而國外多以標籤標準為主,僅要求指標不低於標稱值,且標稱值普遍偏低,在保暖性與舒適性把控上不及我國標準全面。
標準體系的完善正深刻影響羽絨服市場格局,推動行業從 「價格競爭」 轉向 「品質競爭」,《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羽絨服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2270億元增長至2500億元,複合增長率達11.5%。
高端市場增速領跑:單價 2000 元以上的高端羽絨服市場增速達 20%,成為核心增長引擎。這一細分市場中,達到 AAAAA 等級的羽絨服占比顯著提升,其 92% 以上的絨子含量與 19cm 以上的蓬鬆度成為高端品牌的核心賣點。
大眾市場規範升級:在下沉市場,300-400 元價格帶的羽絨服品牌通過規模化採購實現成本控制,同時嚴格遵循 「絨子含量≥70%(AA 級)」 的基礎標準,2024 年頭部品牌 GMV 已突破 150 億元。
亂象治理成效顯著:T/CFDIA 010-2025 標準實施後,「水禽絲」 與羽絨的界限徹底釐清,此前以 「羽絨棉」「科技絨」 等名義混淆概念的現象大幅減少,消費者對羽絨服的信任度明顯提升。
生產追溯體系建立:企業普遍建立原料批次與成品等級的追溯系統,通過絨子含量分析儀、蓬鬆度測試儀等專用設備,實現每批次羽絨服指標的精準檢測與記錄。
消費指引同步更新:針對不同地域保暖需求,行業明確了差異化指標參考:南方地區羽絨服充絨量 70-90 克即可滿足需求,北方地區則需達到 100 克以上,同時絨子含量 80%-90% 為性價比最優區間。
綠色標準疊加實施:結合《紡織行業綠色發展指南》要求,羽絨服企業需在2025年前實現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30%、廢水循環利用率達 80%,綠色生產指標正成為品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5年羽絨服行業標準的密集實施,構建起 「分級明確、指標嚴苛、管控全面」 的質量體系。隨著生產端的技術升級與消費端的認知提升,「中國羽絨服」 正以標準優勢重塑全球市場格局,實現品質與品牌價值的雙重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