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化工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5 年複合肥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與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研究
 複合肥 2025-10-22 14:56:16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農業現代化推進及 「雙碳」 目標的共同指引下,複合肥行業作為支撐農業生產的關鍵產業,其發展與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近年來,一系列政策為複合肥行業明確了綠色化、高效化的發展方向,行業整體呈現 「需求穩、結構優、效益升」 的態勢,但同時也面臨產能、成本、技術等多方面挑戰。2011-2024 年期間,複合肥產量經歷 「增長 - 波動回落 - 企穩回升」 的動態變化,產品結構向新型肥料傾斜,產能布局持續優化,這些發展特徵與政策導向、市場需求變化高度契合,共同構成了當前複合肥行業的發展圖景。

  一、2011-2024 年我國複合肥行業發展現狀

  1.1 複合肥產能與產量的動態變化及布局優化

  中國報告大廳《2025-2030年中國複合肥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2011-2024 年我國複合肥產量呈現鮮明的階段性特徵,整體走勢為 「增長 - 波動回落 - 企穩回升」。2011-2015 年,複合肥產量從 5200 萬 t 攀升至 6500 萬 t,年均增長 325 萬 t,這一階段農業規模化發展帶動肥料需求擴容,疊加生產技術成熟、企業擴產熱情高,推動複合肥產量持續上揚;2016 年起產量轉降,2022 年跌至 5500 萬 t,核心原因包括農業種植結構優化導致傳統複合肥市場受擠壓、農產品價格波動降低農戶施肥意願、環保政策趨嚴促使落後產能退出、市場競爭加劇出清過剩產能;2023 年產量回升至 5800 萬 t,2024 年進一步達到 6100 萬 t,糧食安全重視度提升、農產品價格回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購量增加、頭部企業技術升級與區域布局完善,成為推動複合肥產量回升的關鍵因素。

  產能布局方面,2024 年我國投產和新建的複合肥項目產能約為 1000 萬 t,且新建項目呈現向磷資源優勢區域(湖北、貴州、四川、雲南等)和農業需求優勢區域(河南、東北、西北、西南等)延伸的趨勢。磷資源富集區域依託資源構建 「磷礦開採 - 磷肥生產 - 複合肥製造」 完整產業鏈,降低運輸成本與資源錯配問題;農業主產區則結合地域農業特點發展特色複合肥,如東北地區重點發展摻混緩控釋肥和高塔肥、西北地區聚焦水溶性肥料、西南地區側重特種肥料和水溶肥、東部沿海地區著力高端特種肥料及出口型肥料、中部地區推進大田專用肥,推動複合肥產能布局更趨合理。

  行業集中度進入加速整合期,產量前十的複合肥企業市場占比(CR10)從 2020 年的 34% 提升至 2024 年的 42%,形成明顯企業梯隊:第一梯隊為年產量超 150 萬 t 的 9 家企業,市場占有率約 38%,在資金、技術、品牌、渠道上具備顯著優勢;第二梯隊為年產量 50 萬 t~150 萬 t 的企業,占比約 30%,在區域市場有一定競爭力;第三梯隊為年產量 50 萬 t 以下的中小企業,占比約 32%,面臨技術落後、資金短缺、競爭力弱的生存壓力。

  1.2 複合肥產品結構向新型肥料傾斜,綠色高效特徵凸顯

  複合肥行業頭部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新型肥料占比逐年提升,2019-2024 年新型肥料占比從 34.5% 增長至 46.2%,複合增長率達 6%。2024 年新型肥料品類中,腐植酸類、水溶性、包膜、穩定性、中微量元素複合肥占據前五位,在新型肥料中的占比分別為 26.0%、13.2%、13.9%、13.0%、9.2%,長效緩控釋肥料、水溶肥料、增效肥料等順應農業綠色高效需求,市場份額同比顯著增長。

  具體品類來看,含腐植酸複合肥雖在新型肥料中的占比從 2019 年的 32.0% 降至 2024 年的 26.0%,但仍保持最大單品地位,其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是核心支撐;包膜緩控釋肥料占比從 2019 年的 11.4% 提升至 2024 年的 13.9%,成為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能根據作物生長需求緩慢釋放養分,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施肥次數;水溶性肥料占比從 2019 年的 8.8% 增至 2024 年的 13.2%,年複合增長率達 8.7%,在滴灌、噴灌等現代化灌溉方式普及下,因溶解快、吸收好的特點廣泛應用;穩定性肥料經歷市場波動後,2024 年占比回升至 13.0%,減少養分流失的優勢逐漸被市場認可;脲醛類緩釋肥料受環保政策影響,2022 年占比降至 1.5%,2024 年隨企業環保技術改進回升至 4.1%;含海藻酸肥料市場份額穩定在 1.5%~2.3%,在促進作物生長、增強抗逆性上有獨特功效;含中微量元素肥料 2022 年占比達峰值 12.1%,後因同質化競爭略有回落,但在滿足作物個性化營養需求上仍具重要作用。

  1.3 「雙碳」 目標推動複合肥生產工藝綠色轉型,數位化加速滲透

  在 「雙碳」 目標指引下,複合肥行業積極推進綠色生產,低能耗生產工藝逐步替代傳統高能耗工藝。2024 年採用高塔、擠壓和摻混工藝生產的複合肥產品占比約 50%,2023-2024 年新建複合肥項目中,這些低能耗工藝的產能占比超 60%。其中,高塔複合肥工藝因生產效率高、一次成球率超 90% 的優勢,成為新增產能主流工藝,產能超過 8000 萬 t/a,通過熔融物料高塔噴淋自然冷卻成球,兼具效率高、顆粒均勻、強度好的特點;擠壓複合肥工藝則憑藉能耗低、生產環境友好迅速崛起,產能超過 500 萬 t/a,採用物理擠壓制粒,無需高溫熔融,污染小且產品適應性強。

  同時,複合肥行業數位化轉型加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先進技術在生產中深入應用,通過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與生產過程數位化監控,實現複合肥生產的精準控制與優化,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穩定性。

  1.4 複合肥國際市場開拓取得突破,出口呈現結構性增長

  我國複合肥行業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前提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重點加大對 「一帶一路」 國家的出口力度。2024 年我國複合肥出口呈現結構性增長,其中二元複合肥全年出口量達 157 萬 t,同比大幅增長 71%,主要出口市場為東南亞及中東地區;三元複合肥出口量為 71 萬 t,同比下降 2.4%,但在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的份額有所提升。國際市場開拓不僅為複合肥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提升了我國複合肥行業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

  二、我國複合肥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因素

  2.1 政策導向為複合肥行業發展提供明確方向與支撐

  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對複合肥行業起到關鍵引導作用。《到 2025 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推動高效肥料應用,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高效複合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助力農業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有機肥替代政策落地,引導複合肥行業向有機 - 無機復混肥等綠色環保型肥料方向轉型;同時,複合肥行業標準體系逐步完善,為規範行業發展、提高複合肥產品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2.2 技術進步為複合肥行業升級提供核心動力

  技術層面的突破持續推動複合肥行業發展,包膜材料可降解技術升級為緩控釋肥料發展提供支撐,提升緩控釋肥料的性能與穩定性;微生物菌劑的活菌數標準提升及耐鹽性研究,推動微生物複合肥的研發與應用,增強土壤生物活性與作物抗逆性;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率突破 38%,促進水溶性肥料推廣應用,改變傳統施肥方式,提高水資源與複合肥的利用效率。

  2.3 市場需求變化推動複合肥行業向高端化、專業化轉型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達到 0.82 億 hm²(12.3 億畝),占比 41.2%,經濟作物對複合肥的品質、營養成分要求更高,推動複合肥產品向高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要求提升,促使農戶重視科學施肥,對高品質複合肥的需求持續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的複合肥採購占比超 65%,其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模式更注重複合肥的品牌、質量與服務,推動複合肥行業競爭格局優化,促使企業提升產品與服務水平。

  三、當前我國複合肥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複合肥產能結構性過剩與需求性供給不足並存

  我國複合肥行業存在明顯的供需矛盾,一方面部分傳統複合肥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產能結構性過剩;另一方面,我國每年仍需進口約 100 萬 t 高端特種肥料以填補需求缺口,如高端水溶肥、高端複合肥等。這種矛盾不利於複合肥行業可持續發展,中小企業受衝擊更大,部分技術落後、產品單一的中小企業在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3.2 原料成本波動增加複合肥企業經營風險

  複合肥生產高度依賴尿素、磷酸一銨、氯化鉀等原料,2024 年這些原料價格波動劇烈。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國內供需關係調整等因素導致原料價格頻繁波動,使複合肥企業難以準確預估生產成本,增加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不僅影響企業盈利能力,還可能導致生產計劃調整,衝擊複合肥市場供應穩定性。

  3.3 複合肥行業技術創新不足,核心競爭力薄弱

  儘管複合肥行業呈現向綠色高效轉型的趨勢,但整體技術創新速度較慢。部分企業在新型複合肥研發、生產工藝改進上投入不足,缺乏創新意識與能力,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差異化複合肥的需求;同時,行業內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先進技術與產品未能及時推廣應用,限制複合肥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導致我國複合肥行業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不足。

  3.4 複合肥企業農化服務專業化、數位化水平亟待提升

  農業現代化要求複合肥企業提供 「產品 + 服務」 一體化解決方案,但目前多數複合肥企業的農化服務存在短板。儘管絕大部分企業擁有農化服務隊伍,但僅有不到 10% 的企業具備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多數企業的服務停留在簡單施肥指導,缺乏土壤檢測、作物病蟲害防治、種植技術培訓等全產業鏈服務整合能力;智能施肥應用剛起步,服務專業化、數位化水平低,缺乏完善的數位化服務平台與大數據分析能力,難以精準把握農戶需求、定製個性化服務,無法為農戶提供高效的農業技術支持。

  四、我國複合肥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4.1 綠色化發展:推動複合肥行業低碳可持續經營

  在 「雙碳」 目標、「能源雙控」 及化肥 「保供穩價」「控量增效」 背景下,複合肥行業需在現有產業基礎上提升工藝水平,增強節能減排能力。企業應進一步優化高塔、擠壓、摻混等低能耗工藝,減少生產過程污染物排放;加大綠色環保型複合肥研發與生產力度,降低複合肥對土壤與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4.2 產品創新升級:提升複合肥產品市場競爭力

  企業需將複合肥產品創新升級作為核心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針對緩控釋肥,改進包膜材料與技術,提高養分釋放精準度與穩定性,使其更適配作物生長周期,提升肥料利用率、減少施肥次數、降低勞動成本;優化水溶性肥料產品,提高溶解速率與養分含量,開發適用於不同作物、土壤條件的專用水溶性肥料,滿足現代化灌溉需求;結合不同土壤條件、作物品種與生長階段,研發專用增效複合肥,實現精準施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增強複合肥產品競爭力。

  4.3 產能優化整合:提高複合肥行業集中度與規模化水平

  針對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複合肥行業需推進產能優化整合。鼓勵大型企業通過併購重組、異地建廠等方式,整合中小企業的生產設備、市場渠道、人力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勢互補;提升複合肥行業集中度,推動行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增強整體競爭力,緩解產能過剩壓力。

  4.4 加強農化服務:構建 「產品 + 服務」 一體化模式

  未來複合肥企業需同步提升產品質量與農化服務水平,關注 AI 技術對服務的變革作用。建立專業農化服務團隊,配備農業技術專家、土壤檢測人員、病蟲害防治專家,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施肥技術指導、土壤檢測與個性化施肥方案制定、作物病蟲害防治支持;利用 AI 技術開發智能施肥決策系統、病蟲害診斷系統,提升服務精準度與效率,增強客戶對複合肥產品的認可度與忠誠度。

  4.5 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提升複合肥企業運營效率

  數位化、智能化是複合肥行業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企業可通過安裝傳感器、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生產設備運行狀態、原料庫存、複合肥產品質量等信息,實現精準生產與管理,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穩定性;藉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收集分析市場需求變化、客戶偏好、銷售數據,為複合肥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生產計劃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提升市場響應能力;利用數位化技術開展線上營銷與客戶服務,拓展複合肥銷售渠道,提高客戶滿意度。

  總結

  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農業現代化推進及 「雙碳」 目標的長期指引下,我國複合肥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2011-2024 年行業在產量、產能布局、產品結構、國際市場上均呈現顯著變化,新型肥料占比提升、低能耗工藝推廣、出口結構性增長成為發展亮點,政策、技術、市場需求則構成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同時,行業仍面臨產能結構性過剩、原料成本波動、技術創新不足、農化服務水平低等挑戰,這些問題需通過明確發展方向逐步解決。未來,複合肥行業需聚焦綠色化發展、產品創新升級、產能優化整合、農化服務加強、數位化智能化轉型,以新型肥料技術創新與市場滲透構建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複合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