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1-4月,國內行車記錄儀線上銷量同比再增23%,4G聯網、ADAS預警等附加功能滲透率突破60%。然而,功能愈強,電磁環境愈複雜:最新一輪市級抽查顯示,20批次樣品中2批次在1GHz以下輻射發射、電源端騷擾電壓及騷擾功率項目不合格,輻射強度最高超出限值4dBμV/m,可能干擾車載收音機、胎壓監測等共網設備。公開數據為渠道和消費者劃出硬指標——電磁兼容不過關,再多功能也白搭。
《十五五行車記錄儀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線下汽配店與天貓、京東各抽樣10批次,共發現2批次不合格,總體不合格率10%。其中,實體渠道1批次輻射發射超標;電商渠道1批次同時存在電源端騷擾電壓與騷擾功率不合格,行車記錄儀線上品質風險不容忽視。
測試依據現行細則,要求30-230MHz准峰值≤30dBμV/m、230-1000MHz准峰值≤37dBμV/m(10米法)。抽查發現,1批次凌度記錄儀在430MHz附近峰值達41dBμV/m,超標4dBμV/m,車內同頻藍牙通話出現明顯雜音,行車記錄儀自身信號完整性同步下降。
電源端測試頻段0.15-0.5MHz、0.5-5MHz、5-30MHz對應准峰值上限分別為66-56dB(μV)、56dB(μV)、60dB(μV)。1批次智能記錄儀在1.8MHz頻點讀出62dB(μV),超出限值6dB,若與車載音響共用電源線,可能引發共網設備重啟,行車記錄儀供電穩定性亦受牽連。
騷擾功率考核埠線纜的輻射效率。上述同一批次智能記錄儀在90MHz讀出59dBpW,高於上限55dBpW,意味著連接導線成為發射天線,行車記錄儀長時間運行可能干擾胎壓監測射頻信號,增加行車隱患。
行車記錄儀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線下購買可要求商家出示第三方電磁兼容報告,確認輻射、傳導項目合格;
網購收貨後立即上路試錄,同步打開收音機、藍牙及胎壓監測,觀察是否出現雜音、掉線;
保留包裝與配件,核對型號、執行標準、廠名廠址,七日內發現異常及時退貨,避免行車記錄儀帶病上車。
上海市2024行車記錄儀抽查用數據說話:10%不合格率不算高,但1GHz以下輻射、電源端傳導與騷擾功率任何一項超標,都會讓車載電子生態「同室操戈」。2025年隨著4K前後雙錄、5G聯網功能普及,行車記錄儀電磁兼容門檻只會更嚴。廠商要把輻射與傳導設計前置,消費者要把EMC報告納入選購必選項,只有雙向奔赴,才能讓行車記錄儀真正守護行車安全,而不是成為移動干擾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