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11月,銅川市光伏產業在政策驅動與投資布局下取得顯著進展。通過統籌規劃整村屋頂光伏、推進"光伏+"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全市光伏裝機容量達到39.745兆瓦,覆蓋42個行政村,年發電量達4688萬千瓦時,直接惠及839戶農戶。這一成果既體現了政策與市場的協同效應,也為區域綠色能源轉型提供了實踐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銅川市能源局通過黨建與產業深度融合,成立專項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區縣、電網及企業資源,破解光伏項目落地中的政策壁壘。在整村屋頂光伏建設中,政策引導與要素保障形成合力,確保項目全流程推進。2025年全市光伏裝機容量較規劃目標超額完成,印證了政策環境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
通過優化電網接入流程、強化農戶政策宣貫,銅川構建起覆蓋項目規劃、審批、建設的閉環管理體系。截至2025年,42個示範村完成屋頂光伏改造,總裝機容量39.745兆瓦,年均發電量突破4688萬千瓦時。這一規模化推進得益於政策宣貫的精準性,以及政府主導的跨部門協作機制,有效解決了分布式光伏在鄉村推廣中的痛點。
光伏產業的經濟效益在銅川凸顯:覆蓋農戶年均收益達3000元,前18年累計收益超4670萬元,同時提升鄉村綠色電力自給率。通過"光伏+農業""光伏+集體經濟"模式,產業收益反哺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造血式"扶貧長效機制。數據顯示,839戶農戶直接參與項目分紅,政策紅利轉化為可量化的民生獲得感。
綜上,銅川光伏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驗證了政策引導與市場化投資的協同效應。通過黨建引領構建政策護航體系,以整村屋頂光伏為切入點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既實現39.745兆瓦的裝機規模突破,又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隨著"雙碳"目標深化,銅川經驗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複製的"光伏+"發展範式,證明綠色能源投資與鄉村經濟振興能夠形成良性互動的可持續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