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光伏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光伏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光伏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光伏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光伏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光伏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光伏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光伏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光伏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光伏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中信證券研報稱,在光伏產業鏈量、價、利觸底的情況下,隨著需求端有望逐步復甦並穩健增長,而供給側通過行政約束、自律限產和市場化出清等手段,且有望受益於潛在的改革政策落地,行業有望迎來基本面修復。短期看,我們預計隨著2025Q1末旺季來臨,產業鏈量利有望開啟反彈行情;中期看,隨著落後產能加速實質性出清,光伏供給側有望於2025H2逐步重構,具備技術、成本、資金和全球化解決方案服務能力優勢的龍頭廠商有望率先引領行業反轉。
華福證券研報稱,1)供給側拐點已至,光伏全球需求增長仍具韌性。供給:當前行業減產、防內卷等自律共識已形成,供給側改革預計貫穿2025年全年,有望助力行業儘快走出供給過剩的困境,供給側拐點已至;需求:預計2024/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為490/560GW,2025年同比增速達14%,需求仍有韌性。2)矽料行業限產共識已達成,12月多晶矽產量大幅降至9.36萬噸,疊加多晶矽期貨上市行業庫存及價格拐點或已逐步開啟,前二龍頭由於具備絕對成本優勢有望獲取超額收益。3)矽片行業自律減產聯盟明確,截至12月12日庫存已降至20GW左右,庫存周期不足半個月,預計隨著自律減產持續,矽片價格有望實現修復。4)電池主產業鏈裡面過剩程度最低環節,且由於產品不具備存儲特徵,因此庫存水平較低,若下游需求明顯提升則價格具備彈性;另外2025年電池新技術有望持續進行疊代,其中TOPCon仍具備降本增效空間,xBC產能有望加速擴張,HJT或在海外市場具備擴產基礎。5)當前膠膜價格已至底部區間,龍頭福斯特憑藉規模效應、採購成本優勢等和二三線明顯拉開盈利差距,強者恆強屬性凸顯;若下游組件價格實現回升,膠膜價格或能跟隨回暖。6)銀漿環節主要受益於電池片技術疊代帶來的新產品加工費溢價,從而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展望2025年預計少銀化/無銀化將是貫穿全年的重點降本方向,尤其關注銅漿技術進步及應用進展。建議關註:鈞達股份、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德業股份、福斯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