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中成藥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黃芩下半年走勢分析
 黃芩 2006-09-28 08:04:00
    黃芩為我國傳統常用中藥材,是中藥材大品種之一,也是十大隴藥之一。臨床應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具有清熱瀉火、消炎鎮痛的功效,除中醫配方外,大量用於中成藥的原料。特別是以其為主要原料的雙黃連產品被譽為「中藥抗生素」,銷量很大。另外,黃芩的提取物黃芩素、黃芩甙也是重要的製藥原料,用量很大,為黃芩的進一步開發利用開闢了新的途徑。同時,黃芩酊劑可治療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及神經性機能障礙,可消除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失眠、胸悶等症,應用和開發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醫藥界的關注,需求量也隨之大幅增加。

    黃芩以前多為野生,在北方各省均有分布,隨著用量增大和無序採挖,野生產量逐漸不能滿足市場需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家種黃芩逐步開展,逐步形成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四大產區,從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價格一直保持在12-15元(千克價,下同)推動面積迅速發展,並於2001年開始形成價格下滑趨勢,價格逐步回落到5-6.5元,並一直保持在此價位,中間隨著產新遲早和供求餘缺略有波動,總提變化不大。

    2004年開始,國家實行糧食安全政策,農民種糧收益穩步增加,同時,由於連年大面積種植產量過剩,黃芩價格低迷,隴西市場僅5-5.5元,黃芪面積有所減少,特別是老產區山東、山西、陝西減種面大,僅有甘肅產區保持了較大面積,逐漸成為全國黃芩的主要產區。

    由於黃芩提取物和飲片需求量大,黃芩提取和飲片加工生產迅速,而其餘產區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隴西黃芩質量上乘,產量較高,逐漸成為全國藥商和提取廠家的樂園,每逢黃芩採收時節,各地提取廠家紛至沓來,爭相收購,黃芩鮮貨大量外調,不但滿足了廠家的需求,而且給藥農創造了可觀的收入。同時,隴西也逐步成為黃芩飲片的最大生產和銷售中心,大量的原裝藥材被大量消化,庫存非常薄弱,甚至每年青黃不接時都會出現短暫的漲價。

    由於黃芩好種易管,銷售容易,收入較高,近兩年各地大量發展種植,除山東外的各產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總體年增幅為35%,今年全國面積達到1萬多畝,尤以隴西為主的甘肅最多,且今年長勢良好 ,預計產量會同步增加。

    目前,黃芩正直青黃不接,和往年一樣出現了季節性的價格上漲,統貨上升1元左右,由於去年黃芩豐收,今年庫存有量,價格上升後穩住。後半年是黃芩提取和投料的旺季,用量增加較大。因此,預計後半年黃芩價格將以穩定為主,產新後將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不會太大,因為今年黃芩苗受蟲害死苗嚴重,明年增產量不會太大。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黃芩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