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保健品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肉桂後市行情分析
 肉桂 2013-06-07 11:17:10

  肉桂於每年的3、4月份開始產新,如今產新結束已有一段時間,其市場價格仍沒有明顯變動,總體仍維持在近年的較低水平。由於行情低迷,近年除了常年專營商外,已少有客商關注該品。人們不禁關心,緣何肉桂行情低迷多年至今仍無起色?

  肉桂是廣西主產的常用中藥材兼副食調料,年消耗量在萬噸以上,玉林、南寧是最大的集散市場,附近越南、廣東出產的肉桂有很大部分貨源也是經由這兩大市場轉銷至全國各地。  

  根據中成藥行業市場調查報告肉桂的行情(以中筒為例,下同)顯示,上世紀90年代一直都在10元(千克價,下同)以上震盪,最高價出現在1994年下半年到1995年,為17元~18元;本世紀前10年其價格基本上都處於下滑、維持低迷的狀態,直到2010年的四季度才重返10元以上的價位,但終因有林面積已成規模,產量猶大,價格又重落至偏低水平。  

  中成藥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調查顯示,2012年至目前肉桂行情一直在8元~8.5元之間徘徊,該價位對農戶來說已無多大的吸引力,大部分產區近年都轉為習慣性的生產采剝,管理已較為粗放。肉桂在產區是一種適應性、生命力較強的樹種,種下去後一般可以自己生養,不會因不管理轉為野生而沒有產量,再加上上世紀發展起來的龐大的生產面積,導致近年來產區即使不發展新的種植其供應量仍綽綽有餘。另外,肉桂樹基本上都種植在山坡上,不占用耕地、經濟林地,因此即使其行情維持了10多年的低迷,種植戶也不會由此而毀林,保證了生產的穩定性。

  肉桂近10餘年難以出現大漲的行情,除了受上面說的種植面積大影響之外,市場調節也是一個原因,行情的高低容易影響其大量潛在的產量:行情稍有上漲,產新時農戶采剝量必會增加,制約價格的繼續上升;行情下滑,農戶沒有收益,采剝積極性減弱,但其生產成本的支撐也使得該品價格難有明顯下降。

  近年肉桂生產持續穩定,市場庫存每年都有一部分積累,但因其價位不高,保管容易,使得常年經營戶都能進行穩定的經營,賺取正常的利潤,期間仍有商家關注該品,但總體來看,生產、庫存壓力仍存,其後期行情仍以調整為主。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肉桂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