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醫藥其它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大型研究機構看好中國 生物技術成為重點
 生物技術 2007-07-31 11:22:00

日前,「馬里蘭州-美國生物之都招待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國內生物技術領域的數十位代表與美國來賓進行了交流,為兩地企業、機構的合作需求機會。

    馬里蘭州位於美國東部大西洋沿岸。該州有350家的生物技術公司和聯邦研究機構,美國大部分與生物有關的研究機構都設立在馬里蘭州,其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美國FDA。    

    另外,人類基因排序項目也是在此完成的。馬里蘭州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同時也是商業經濟的溫床,24家上市生物技術企業總部位於馬里蘭州,市值約160億美元。

    大型研究機構看好中國

    在會上眾多的來賓中,美國巴特爾研究中心最令與會者矚目。巴特爾研究中心是一家非盈利性的慈善研究機構,其宗旨是將科學發現轉化為創新運用。該研究中心研究的行業達20多個,每年管理價值38億美元的研發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機構,其中生物醫學醫藥的研究占據了其中20%~25%的份額。

    據巴特爾副總裁DavidM.Robinson博士介紹,巴特爾主要有3種商業模式,分別是實驗室運作、BSTI(巴特爾國際化科學技術)和2.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管理。

    實驗室運作主要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管理或共同管理5家國立實驗室。而風險投資公司是剛剛成立。BSTI成為巴特爾的重點工作。

    巴特爾專門從事轉化科學的研究,換句話說,就是讓「沉睡」在學術刊物上的研究成果「站立」起來,成為實際運用的東西。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副院長趙國屏指出,巴特爾的這種運作模式正是中國目前最為稀缺和薄弱的環節,「中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基礎研究成果在世界級刊物上發表,中國也有自己的生產能力和商業環境,但是,如何將學術成果進行商業化就是中國最需要學習的地方。巴特爾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他認為,如果巴特爾與中國企業或者研究院所進行合作,將帶給中國同行很多學習的經驗。「即使在美國等已開發國家,轉化科學還是屬於比較新的多學科交叉的體系。」

    Robinson博士稱,在參觀完中國的部分研究院所和企業的實驗室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有豐富的科學家資源和成果,有龐大的市場和正在成長的企業,我們逐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期待著合作。」他表示,未來希望能夠與中國共同就BSTI的健康和生命科學領域展開合同研發。其中與企業的合作主要將有兩種形式:一是中國從事轉化科學的研究機構或企業從巴特爾獲得合同訂單;二是中國的醫藥企業可向巴特爾下達訂單,為其提供可商業化的醫療器械、藥物、疫苗或生物材料

生物技術成為重點

    據馬里蘭州駐中國首席代表邵寧透露,該州的副州長和州長將在今年9月和明年5月相繼訪華,主要是推動與中國企業的經貿往來,其中生物技術是已經開展和仍將重點開展的領域之一。為此,馬里蘭州為鼓勵企業的投資與發展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

    實際上,中國早在2003年已經在馬里蘭州創建了第一個海外科技園「UM-ChinaResearchPark」(中美馬里蘭科技園)。

    該園的核心領域就是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農業和環境科學。創建中美馬里蘭州科技園的目的是吸納中國上述專業領域的企業入駐,同時也吸納中國在美留學生和華裔科技人員就地「孵化」科技成果,以便將來回國創業。據了解,該園已經有深圳、北京、重慶、廣州、蘇州等一批科技型企業入駐。

    對於目前海外人員回流中國的情況以及中美馬里蘭州科技園的吸引投資是否為「逆流」的問題,與會代表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首先,在科技園工作的可能是準備歸國的科學家預熱的地方,先為一些中國企業工作,了解中國的情況後再決定是否歸國,即使不歸國同樣可以為中國企業工作。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園區是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個非常適合的引橋區,因為其毗鄰FDA,同時又是美國生物之都,具有「群聚效應」。

    另外,記者還在會上了解到,《美國藥典》已經於今年在上海張江設立了全新的駐華機構。會上,《美國藥典》中國代表處負責人稱,近些年,中國企業赴美進行藥物上市申請的企業逐漸趨多,未來可能會更多,《美國藥典》在中國設立機構可以更加便利地對中國企業提供申請業務的輔導。

熱門推薦

免費報告

更多
生物技術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