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國醫藥行業走出低谷,呈現快速回暖態勢,醫藥工業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同比增長均超過20%,有望分別突破6800億和6500億元人民幣。在行業基本面向好的帶動下,去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85.9億美元,同比增加25.6%。其中,出口245.9億美元,同比增加25.1%,與全國整體出口增速相當;進口140億美元,同比增長26.6%;全年醫藥對外貿易順差達105.9億美元,但醫藥保健品進口增幅高於出口增幅1.5個百分點。
進出口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西藥類商品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進出口額達243.6億美元,同比增長29.7%,占醫藥保健品類商品進出口總額的63.1%。其中,出口額為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28.2%;進口額為93.7億美元,同比增長32.2%;全年西藥類商品對外貿易依舊保持較大順差,順差額達56.2億美元。從分類看,西藥原料藥累計進出口金額為195.5億美元,同比增長26.9%,其中出口額為135.6億美元,同比增長27.1%。與原料藥出口相比,西藥製劑出口表現亦不遜色,出口額為7.8億美元,同比增長55.6%,共出口到17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我國共從58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西藥製劑。生化藥去年累計進出口額為9.3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其中出口額為6.5億美元,同比增長24.3%;進口額為5.4億美元,同比增長33%。
2007年,我國醫療器械類產品的進出口額達到126.9億美元,同比增長20.3%,其中出口額為84.2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從分類看,醫用敷料和耗材類產品同比增長7.8%,出口額達24億美元,占醫療器械類產品出口總額的34.22%。一次性耗材緊隨其後,出口額達14.2億美元,同比增長29.5%,出口到204個國家和地區。此後,出口排名依次為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保健康復用品和口腔設備與材料類商品。
2007年,我國中藥類產品進出口15.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其中出口額為11.8億美元同比增長8.1%。各大類產品中,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額最大,達到4.8億美元,同比增長17.1%,中藥材平均出口單價同比增長16.3%,其中冬蟲夏草、人參、枸杞、菊花等大宗藥材的漲幅均在20%以上。受2007年6月份出口退稅調整的影響,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價格優勢受到一定影響,全年出口略有下降,為4.8億美元,同比下跌0.1%。中成藥出口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出口額達到1.5億美元,同比增長13.7%。
進出口貿易呈現幾大特點
(一)傳統出口市場格局繼續得到保持。2007年,我國醫藥保健品的傳統出口市場未有大的變化,亞洲、歐洲、北美洲仍為我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占我國總出口額的40.7%、28.3%和20.1%;前十大出口國或地區分別是美國、日本、印度、德國、韓國、荷蘭、中國香港、義大利、英國、西班牙。歐洲、亞洲、北美洲是我國醫藥商品前三大進口來源地,分別占進口總額的41.76%、37.08%和19.0%;前十大進口來源國(或地區)分別是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台灣、韓國、法國、印度、瑞士、英國、愛爾蘭。儘管個別市場的位次有所調整,但長期以來所形成的進出口市場格局基本上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與我國在全球醫藥產業分工當中的地位相一致。
(二)進出口結構出現新的變化趨勢。多年來,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不僅保持持續順差,而且出口平均增速一直快於進口,但去年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口和出口的增速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進口平均增幅高於出口1.5個百分點。與2006年相比,去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增速由26.3%下降到25.1%,下降了1.2個百分點,而進口由11.2%提高到26.6%,同比上升了11.2個百分點。這一升一降充分反映了去年宏觀經濟對行業進出口的深刻影響,一方面由於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出口退稅調整等原因制約了醫藥保健品出口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因國內需求的放大拉動了醫藥保健品的進口。從大分類來看,2007年西藥類產品對外貿易比重從2006年的61.1%上升到63.1%,提高了兩個百分點,而中藥和醫療器械兩個大類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從細分產品類別來看,中藥材及飲片、提取物、保健品、中成藥的出口比重都有所下降,中藥材及飲片和提取物的進口比重略有上升。西藥原料出口比重進一步上升,達到了55.2%,西成藥的進出口比重也都有所上升,生化藥的比重基本維持不變。
從貢獻率來看,2007年西藥類產品對出口增長和進口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6.9%和77.6%,醫療器械類產品對出口增長和進口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3和20.4%,兩者共分別貢獻了98.2%和98%。從細分產品類別來看,西藥原料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58.7%,這一數字超出其占出口比重3.5個百分點;其次是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對出口增長貢獻了12.8%;西成藥的出口雖然絕對值較小,但對出口增長的貢獻在細分類別產品中列第五位,貢獻了5.7%。在進口方面,西藥原料、西成藥、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對進口增長的貢獻位列前三,分別為42.8%、30.3%和17.6%,合計超過9成。上述變化還體現了以下兩個趨勢:一是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中,西藥類、醫療器械類產品占貿易的比重及對增長的貢獻度日益增加,特別是西成藥和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進口增長迅速;二是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對出口增長的貢獻度越來越大,反映了我國醫療器械產品特別是中低端醫療器械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今年對外貿易將穩步增長
對於今年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形勢,中國醫保商會會長周小明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並表示了謹慎樂觀。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將帶動國內醫藥消費需求大幅增長,為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空前的大好環境。2007年,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動醫藥產業科技進步的相關政策,加之各部委出台的具體措施,從技術、法規層面進行系統推進,這將有力推動醫藥產業的發展,提高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醫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2008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有望繼續快速增長,進出口增幅將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總額將超過400億美元。
周小明進一步分析指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轉移生產成為趨勢,因此我國化學原料藥生產大國的地位不會改變,傳統大宗化學原料藥的出口優勢將得以保持。醫療器械在保持中小型器械出口的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的同時,一些高科技醫療設備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將穩步增長,我國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逐步增強。
與此同時,周小明對今年我國醫藥對外貿易面臨的不利因素表示了擔憂。
首先,近年來,針對「中國製造」產品的指責不絕於耳,醫藥產品質量因巴拿馬假藥事件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國際醫藥貿易中於我國不利的負面因素較前明顯增加。其次,國際醫藥市場中的貿易摩擦不會減少,並呈現多樣化趨勢,新貿易保護主義實施的手段、方式及其既定目標亦將會與以往有所不同,訴諸人權、社會責任、環保等非關稅壁壘對我醫藥產品發難將會增多。第三,隨著歐美以及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陸續出台了旨在加強醫藥質量控制和監管的新法令法規,並予以實施,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必將增多,企業開展國際醫藥貿易的難度將會加大。而國內方面,我國政府旨在優化進出口結構的努力將會繼續體現在退稅率的進一步下調、人民幣升值等方面,這些也會對我國醫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帶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