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份後,人民幣升值幅度趨緩。在人民幣升值趨緩的背景下,如何解決國內高通脹問題已然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摩根史坦利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為此開出「藥方」,他稱,為抑制通貨膨脹,中國央行應立即加息至少1%以上,並調低今年GDP增速至9%以下。
就此觀點,記者採訪了相關業內專家,卻得到了針鋒相對的意見。多數專家認為,對目前經濟狀況而言,加息完全沒有必要,也不是一個好主意;同時,中國GDP增速不能放慢,否則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辯論焦點一
是否通過加息調節通脹
羅奇:「應立即加息至少1%以上」
羅奇稱,根據國內披露的統計數據,今年3月份國內通貨膨脹上漲8.3%;而目前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僅為4.14%。他稱,銀行存款利率尚不及通脹率的一半,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負利率」情況。而在目前「物價高得驚人的時候實行實際負利率」,羅奇稱,「歷史告訴我們,是很危險的事情」。
羅奇建議央行馬上採取行動,時間拖得越長,硬著陸的風險也就越大。
穆迪:「加息不是一個好主意」
知名評級機構穆迪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團隊的負責人SumeiTang稱,現階段加息會對現有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她稱,加息會打擊國內消費,使內需疲軟,進而使得國家主要通過刺激內需來促進經濟增長的願望落空。
此外,SumeiTang稱,前一輪加息中,央行共進行了6次加息,但事實上CPI指數並沒有明顯回落,而且從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個月的投資總量也在增長,每月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
國泰君安:「現在加息沒必要」
國泰君安金融業分析師伍永剛認為,純粹因為負利率而加息,這一做法並不可取。
此外,伍永剛認為,加息的目的是控制信貸,減少貨幣供應。而國家此前已通過六輪加息和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很好地控制了信貸規模。因此,現階段再加息沒太大必要。
他稱,如果進一步加息,將持續增加企業財務運營成本,從而推動CPI繼續增長;而在美國的低利率政策下,人民幣勢必更快升值,如果真的像Roach所說的至少加息1%以上,將會導致國內出口更為艱難,並會讓人民幣升值失去控制。
辯論焦點二
經濟增長與遏制通脹能否兼得
羅奇:「調低GDP增長至9%以下」
因為受美國需求衰退拖累國內出口增長,今年一季度國內經濟增長10.6%,低於前一季度11.2%的增速。Roach稱,「必須得在通脹和經濟高速增長間做出選擇,兩者不能兼得。」
穆迪:「增長和抗通脹必須兼顧」
穆迪的SumeiTang稱,雖然在理論上,當經濟增長放緩,CPI會自動地下降,但在現階段,通過犧牲GDP增長來遏制通貨膨脹並不可行。
她稱,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是非常謹慎的。在目前國內面臨高通脹、出口下滑、失業增加等情況下,國家要對抗通脹,更要保證經濟穩定增長。
伍永剛:「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伍永剛認為,國內經濟有特殊性,不能照搬西方的做法。他稱,國內經濟增速不是想慢就慢,也不能採用放慢經濟增長來抑制通脹。如果GDP增長放緩,將會產生下崗、失業等一系列問題,中國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
辯論焦點三
通脹能否可控
穆迪、國泰君安:通脹不會惡化
SumeiTang稱,目前通貨膨脹控制在汽油、糧食等產品上,並沒有蔓延趨勢,而且,在現有政策作用下,通脹情況正在好轉。伍永剛也認為,國內通貨膨脹不會失控,必要時,國家會採取非市場性手段來維持價格穩定。
SumeiTang稱,國內消費需求正在出現好的兆頭,這將有力緩解目前的高通脹壓力。據穆迪最近一份針對國內經濟的報告顯示,從06年底開始,雖然國內出口在大幅下滑,但國內零售消費卻在穩步增長。SumeiTang稱,在中國,經濟增長僅30%由內需貢獻,因此,目前內需加強對經濟增長而言,是個好兆頭。SumeiTang稱,穆迪預期國內今年GDP增長在9.4%左右。
花旗:對抗通脹沒有贏的可能
而花旗中國研究部主管薛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家正意識到對抗通脹沒有贏的可能,因為農產品價格結構性上漲加上全球能源價格震盪,並非人力所能控制。在報告中,薛瀾預期政府的工作中心將從抑制通脹轉變為促進經濟增長,並通過經濟增長來抵消出口的損失和高通脹。
新聞連結
經濟學家趙曉:物價漲得還不夠
昨天,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著名經濟學家趙曉、百度公司執行長李彥宏等近千名企業家和經濟學家,相聚到深圳這座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曆程的「領頭羊」城市,圍繞新經濟環境下企業如何生存等問題進行了激烈地探討。
談到今天的中國企業所面臨的生存環境和挑戰時,李彥宏表示,從美國的次貸危機到中國CPI的上漲,從人民幣不斷升值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各種各樣的挑戰擺在企業家的面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樣才能把企業越做越好,越來越有競爭力?造福自己的員工,通過創造、創新、創想的思路應該是非常有價值的。」李彥宏表示。
「但是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我們物價漲得還不夠。」對於現在人們最為關注的物價問題,著名經濟學家趙曉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比如說我們的糧價比國際市場要低很多。因為我們連續四年糧食豐收,同時政府釋放出很多庫存,包括最近還從東北運大米,事實上我們的糧價比國際上低,沒有反映目前真實的糧食市場情況。」他繼續談到,「此外,我們的能源材料相比國際市場上也是漲得遠遠不夠的,總體利率水平在資金自由化上看,至少要提高2個百分點。」因此他預測,將來隨著我們改革開放繼續往前推,這些成本會逐漸釋放,企業會面臨極大的壓力,比如國有企業,所有的成本算在一起,沒有釋放的成本可能有3800家企業,一年的利潤也不過是15000個企業,加上匯率不斷的升值,很多出口企業已經做不下去了,所以我們現在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外部環境,面臨著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背景。
那麼,企業究竟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趙曉提出了三個辦法:一是「跑」,在深圳干不下去了就到中部去,中部干不下去了就往西部去,三十六計走為上;二是「整」,在未來十年到十五年內,中國企業會走出國門,進行國際競爭,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一批國際級的中國企業;三是「上」,往上走,高級化、高科技化、產業高度化,這樣的趨勢非常符合新經濟環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