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鞋靴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鞋商捆綁銷售模式為何得不償失
  2012-02-06 13:29:20

    春節長假中,商家促銷花樣繁多,根據江寧區工商部門近期的投訴統計發現,商家捆綁銷售帶來的消費糾紛最多,尤其是在退賠的時候往往遭遇刁難。

    所謂的捆綁銷售就是消費者在消費達到一定金額時,再增加少量的錢,就可以獲得另外一件商品。江寧區東山工商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日他們就連續接到兩起關於捆綁銷售的投訴。

    市民郭先生在一家專賣店購買了一件價值729元的羽絨服,另加75元獲得原價400多的運動鞋一雙。回家之後發現,羽絨服有嚴重的跑毛現象,隨即找到商家要求退貨,商家同意退羽絨服,但是由於運動鞋郭先生已經穿過了,因此,要求郭先生先補足運動鞋的差價,然後再退羽絨服。

    郭先生無奈地表示:「我想買的是羽絨服,因為有這個活動,我才加了75元買了運動鞋,其實鞋子我並不是很想要,現在為了退羽絨服,要我按原價買下鞋子,我很冤枉。」

    對於捆綁銷售造成的消費糾紛,江寧區東山工商所的工作人員指出,商家在舉行這種捆綁銷售促銷活動時,事前並沒有告知消費者,在主要商品出現質量問題而附加商品又被使用過,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商家將會要求消費者補足附加商品的差價,才可以對主要商品進行退貨處理。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另外,雖然商家將商品捆綁搞活動,仍然應將其看成兩件不相干的商品,因為附加商品消費者也是支付一定金額後購得的,應視為商家的打折行為。當主要商品發生質量問題退貨時,不應要求消費者補足附加商品的差價。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鞋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