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爭搶王老吉商標,到爭搶紅罐涼茶裝潢權,加多寶與廣藥集團的戰爭仍在繼續。5月15日,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庭審現場,兩家企業展開了火藥味十足的司法對決,最終卻沒能給鬧劇畫上句號。
面對規模超200億元的涼茶市場蛋糕,雙方都抱著一種「你死我活」的心態。此前的「改名風波」「廣告火拚」「微博營銷大戰」,已經讓很多涼茶消費者倍感困惑和噁心。甚至有人說:兩個涼茶企業一家說「改名了」,一家說「從未改名」,不知道涼茶還有沒有信譽。
如果兩家企業都想著怎麼「搞臭」對方,誰來呵護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涼茶市場?放眼望世界,曾激戰多年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最終在差異化競爭中實現了共贏;肯德基與麥當勞,更在競爭中相互促進,終成世界快餐業的「雙峰」。同樣是大眾消費品,中國涼茶完全有理由走出「多輸」。(了解更多食品行業分析,點擊查看2013年食品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回顧世界經濟發展史,一個國家經濟騰飛的過程,也是大批知名品牌崛起的過程,歐美日莫不如此。然而,中國經濟雖然經歷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卻鮮有蜚聲國際的知名品牌同步走向世界。不僅新品牌稀缺,一些老的民族品牌,如冠生園、同仁堂,還鬧出砸祖宗牌子的痛心事。一哄而上掙快錢,缺少長遠戰略,創新乏力,必然是「品牌荒」。無論自甘為洋品牌「打工」,還是假冒知名品牌搞「山寨」,抑或圍繞祖宗留下的品牌搶奪「拉鋸」,都是急功近利惹的禍。
就此而言,加多寶用現代企業的經營方式,讓一個擁有近200年歷史的「老字號」涼茶配方重新煥發生機,不失為「品牌戰略」的成功範例。加多寶與廣藥集團鬧起「紅罐涼茶之爭」,世人並不希望看到兩家企業「你死我活」,留下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而應該悟出真正的品牌經濟之道。
品牌,意味著經濟創新、可持續發展、長遠戰略,這些仍然是中國經濟的稀缺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然要求走出「品牌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