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通信技術通訊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中國光通信器件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光通信 2013-08-30 11:32:30

  一、國內光器件產業的發展現狀

  光傳輸與交換、光接入和光器件是光通信產業中市場容量最大的部分,而光器件產業又是近年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領域。光器件是光纖通信系統的基礎與核心,同時也是發展的關鍵,是光纖通信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戰略必爭高技術,也最能夠代表一個國家在光纖通信技術領域的水平和能力。數據顯示:我國光纖通信技術和產品設備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擁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光通信產業鏈,我國也成為世界上光通信器件產品輸出大國。

  究其原因,乃是我國通信光電子器件技術的開發能力和研究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關鍵工藝技術能力和工藝平台水平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在通信光電子器件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我國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不大。但關鍵工藝技術的好壞和裝備條件平台的薄弱是制約我國通信光電子器件研究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們在相關器件的關鍵技術方面的突破與掌握能力、器件工藝的研究和創新能力、工藝技術研究的關鍵裝備條件水平等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雖然我國關於通信光電子材料、晶片與集成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基礎工藝在大學和一些專門的研究院所開展得較為充分,但同樣由於工藝技術和裝備條件水平的限制,一些基礎理論與工藝的研究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和實際指導意義。導致國內前沿研究成果多、而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中國通信光電子器件的「空心化」問題非常嚴重。而且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近年來有差距有越來越大的危險趨勢。

  2) 高端光電子器件方面的差距日益明顯

  中國的通信光電子器件企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核心技術不多、對國外晶片和特種材料的依賴性較大,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產品較少,所提供的產品也多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附加值不高,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還有待提高;雖然有些器件製造企業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但是產業持續發展的技術和工藝基礎較為薄弱,不少企業不得不依靠在中低端產品方面的惡性價格競爭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來艱難地維持生存,並逐漸淪為缺乏核心技術、沒有自主品牌、給國外公司打工的 OEM工廠。隨著JDSU、Oplink等資金雄厚的國外器件公司紛紛在中國安營紮寨,人才的爭奪也日趨激烈,國內相關企業面臨優秀技術人才不斷流失的嚴峻挑戰。而國內高端技術和產品的缺乏還直接導致了諸多在國際上頗有影響和地位的國內光纖通信設備製造廠家(比如華為、烽火、中興等),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高端器件來構建系統設備,嚴重製約了這些設備企業在相關領域的國際競爭能力,影響到他們在國際市場戰略地位的進一步提升和快速發展。

  二、光器件行業的技術發展

  光通信器件是構建光通信系統與網絡的基礎,光纖通信系統的發展和推廣應用無不取決於光通信器件技術的突破與實用化,光通信器件的性能一一先進性、實用性、靈活性、可靠性、經濟性,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光纖通信系統設備的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超高速、超大容量和超長距離」依然是光纖通信發展的主要方向,而高速光傳輸設備、長距離光傳輸設備和最受市場關注的智能光網絡的發展、升級以及推廣應用,都取決於光電子器件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換代的支持,通信技術的更新與升級促使光電子器件不斷發展進步。為此,光器件行業的技術走向將集中在以下兩大方面:面向智能光網絡的光電子器件和日益高速化的光器件。

  首先,智能光網絡系統設備的靈活性主要取決於用於其中的光電子器件與模塊的智能化和動態可調諧水平。因此多功能集成、參數可調和網絡性能動態監測的光電子器件與模塊是智能光網絡的核心與基礎,是構建下一代智能光網絡的關鍵。

  另一方面,在超高速傳輸方面,目前主要以40Gb/s SDH和以40Gb/s、100Gb/s為代表速率的高速乙太網技術為發展重點。當前,10G b/s系統已大批量裝備網絡,40Gb/s的系統的實際工程也已開通並逐步推廣,核心網的單波長速率向40Gb/s乃至更高速率的方向演進是技術發展趨勢。在接下來的5年內,40Gb/s系統將逐漸取代10G b/s系統而成為光通信的主流,作為支撐基礎的高速光通信器件將獲得快速發展。據市場分析公司Infonetics預計,到2014年,全球10G /40G/100G光收發器市場收入將達到14.4億美元,驅動因素是SFP+和可調XFP產品以及40G/100G的突發應用;其中,到2014年,可調DQPSK的40G光收發器市場將比2009年增長近10倍,40G/100G光模塊產品的市場總額將會增加到7.2億美元,同時10G模塊市場也為 7.2億美元。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光通信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