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於新船價格持續上漲等消息利好,船舶製造近日走強,板塊全線飄紅領漲兩市,中國船舶漲停,廣船國際、中船股份漲幅均超5%。由於價格和運營成本較低,目前船東紛紛發力訂船,但訂單數量和價格上漲的持續性也令市場擔憂。
2014年來,雖然BDI指數在淡季大幅回落,但造船市場依然保持活躍態勢。一些中小船廠由於停工或半停工狀況難以接單,而主流船廠今年的排產基本趨於飽和,個別一線企業的新簽訂單逐漸向明後年排布。
在這種情況下,新船價格也是持續攀升。報告網獲悉數據顯示,1月份散貨船、油輪、貨櫃船均價分別較2013年初上漲11.2%、10.7%、10.6%。其中,17.6萬~18.0萬載重噸的好望角型散貨船價格上漲最為迅猛,漲幅高達20.7%。
新船價格令市場擔憂
目前船東發力訂造的根本原因是有利可圖,究其原因是新船的價格更低(較高峰期低30%~40%),運營成本更低(油耗降低20%~30%),因此在當下的低運價水平上就具有盈利可能性。而自去年以來全球新船訂單從谷底回升,在低基數上實現了同比大幅增長。
但另一方面,新船訂單數量和價格上漲的持續性也令市場擔憂。船舶企業面臨交船難、盈利難、轉型難、融資難等多種困境,受航運市場低迷、全年完工船舶價格較低、生產成本剛性上升等影響,預計今年船舶業主要指標仍處於低位,新接訂單量略有下降。
去年1~11月全行業實現利潤252億元,同比下降13.1%,且利潤主要來自非船產品、物流配套、資本運作等業務,船舶產品生產業務基本無利可圖。
2013年是世界新船訂單的反轉年,今年有望維持在高位但絕對值有所下降,船舶業業績最差的時候還沒到,預測分析海洋裝備行業2014 年收入持平、利潤下降10%左右,樂觀估計2014 年是業績低點、2015年全行業收入和利潤實現正增長。
海工產能過剩顯現
為了增收扭轉業績頹勢,目前海洋裝備行業紛紛開始拓展細分市場業務,行業掀起了海工設備熱潮。深圳一家大型船廠內部人士表示,公司早早從單一的修船業務開拓業務,避開了產能過剩集中的散貨船、貨櫃船、油船等項目,重點培養海洋工程船舶項目。船舶海工行業受益于海洋強國建設,並處於景氣上行階段,而基於國家海權興起和全球產業轉移,海工裝備具有良好成長性。
海工產業全球市場規模有限(600億~800億美元),國際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我國涉足海工裝備製造企業也有20餘家,海洋工程船製造企業近100家,國內外產能過剩矛盾也開始顯現。
想了解更多海洋裝備行業(報告)相關報告請查閱報告網的《2013-2017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全景調研與投資策略研究諮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