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在不久前,有重卡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雖然有氣價上漲的壓力,但是由於目前大多數LNG重卡發動機都是在柴油發動機基礎上優化、改進而來,並非針對天然氣的燃料特性而專門設計、開發,所以其技術提升空間很大,LNG發展前景非常大。
然而實際調查之後,筆者發現,發動機企業對於LNG車發展並不如整車廠樂觀,對於專門開發氣體機也興趣缺乏。
整車廠:LNG重卡增長樂觀
由於具有經濟性高、技術成熟、可靠性強等特點,加上國家大力發展天然氣的政策引導,近幾年我國天然氣汽車尤其是LNG商用車發展迅猛。與此同時,氣價調整成為LNG車未來發展的不穩定因素。據測算,當氣價上漲幅度達到燃油價格0.75倍的臨界值時,LNG汽車的經濟優勢將迅速喪失。比如去年年中發改委上調氣價後,就有重卡經銷商反映不少潛在用戶因而開始轉購柴油車或者持幣觀望,LNG重卡銷量受到一定影響。
不過,即便有天然氣漲價的影響,由於LNG重卡銷售基數依然很低,其銷量同比增幅依然很高。重卡業內對LNG重卡的銷售情況依然持有比較樂觀的態度。另有觀點認為,隨著國Ⅳ標準的實施,由於國Ⅳ重卡成本大幅提高,天然氣重卡將迎來更大的市場機遇。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2年中國櫃式氣體投加機產品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前景深度分析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天然氣車用技術尚處於初級階段,雖然氣價上漲,但是作為能源替代品,天然氣相比汽柴油具有更廣闊的前景,加上LNG重卡在技術提升上潛力很大,因此他依然看好LNG重卡的發展前景。
發動機廠:費時費力無意從新研發
對於目前多數天然氣發動機都是在柴油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說法,發動機業內人士回應稱,這符合氣體機的發展路線。
「氣體機的確是由柴油機改造而成的,這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做法。」一汽錫柴研發部副部長唐頲介紹說,國外先進發動機企業在研發氣體機初期,也是在柴油機基礎上進行優化和改進的。之所以沒有選擇正向研發,主要原因是氣體機需求量少,獨立平台生產成本太高,基於成本考慮,多數發動機廠放棄了從新研發產品。
「其實成本只是其中一方面。」玉柴工程研究院輕型車發動機燃燒開發技術總師王輝表示,從研發角度來講,柴油機研發、應用的歷程比較久遠,以它為參照對象,可以使氣體機的性能更加可靠,因此在柴油機基礎上改動「應算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此外,王輝指出,以前氣體機只是在局部領域有需求,但近幾年氣體機需求量迅速增長。如果此時按照氣體機特點開發新機型,研發周期需要5年左右,而且產品的穩定性以及生產一致性也需要長時間驗證。這種長時間的研發模式必然不能應對爆發式的增長需求,基於這些原因,國內發動機廠幾乎都以柴油機為原型開發氣體機。
東風朝柴總設計師賈貴起告訴筆者,雖然近幾年氣體機的銷量有大幅增長的勢頭,但目前國內發動機廠仍以生產柴油機為主,氣體機在企業總產量中的占比依然很小,因此,從新研發費時費力,很可能得不償失。
唱衰前景氣體機提升空間有限
那麼,發動機廠將來會不會考慮重新研發氣體機?多位受訪對象均表示,不會考慮針對天然氣特性專門研發氣體機產品,甚至有人直言「除非氣體機達到與柴油機相當的銷量」。
那麼單就技術而言,未來氣體機在燃料經濟性等方面的提升空間很大?發動機行業的回答也並不肯定。
「氣體機在技術上有可提升的空間。」唐頲表示,以前汽車業對氣體機的投入和研發力度不足,隨著這一細分市場的快速發展,發動機廠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並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儲備。但國內氣體機目前無論從強化指標、氣耗還是排放上,都還與國外先進產品存在一定差距。「如今我們還在初級階段,仍有許多方面需要升級和優化。因此,未來氣體機在技術上肯定有提升潛力。」他說。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也認為,從技術角度而言,氣體機缸徑比較大,而天然氣火焰傳播的速度比較慢,限制了氣體機進一步依靠火花點火提高性能。
姚春德進一步表示,氣體機發展潛力有限的主因是氣源不足。另外,隨著治霾的不斷推進,天然氣價格勢必會大幅增長,一旦喪失價格優勢,氣體機很難再有更大的發展。
王輝也認為,雖然氣體機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他並不看好其未來發展前景。「產品使用便利性是決定其未來市場前景的重要因素,就目前來看,天然氣配套設施不完備,氣源也不太充足,有些地區甚至出現嚴重『氣荒』。一旦這些負面因素影響用戶使用,他們就很可能考慮更換柴油機,因此相比而言,未來柴油機或許比氣體機有更大的市場空間。」他分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