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竹材類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4年福建省竹製品行業分析報告
 竹製品 2014-07-03 16:50:07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竹子一身都是寶,竹材可用,竹筍可食。竹加工如今已能做到全竹利用,用途十分廣泛。例如,一根毛竹經過加工,做成竹木地板等,利潤一般在5倍左右;如果加工成高檔車內裝飾用的刨切板,利潤則超過20倍。我們再算一筆竹子生態環保的大帳:一般的速生用材林,成材都要10—15年。而竹子一次造林成功,3—5年即可成材,且可年年擇伐,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等特點,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因此竹林被譽為「綠色金庫」。竹林固碳能力十分強,同樣面積的竹林年吸收二氧化碳量超過樹林,甚至比亞熱帶的其他林木都要大。如一公頃毛竹年固碳量為5.09噸,是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同時,由於竹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噪音、綠化環境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竹產業可謂既經濟又生態。

  八閩大地,翠竹青青。福建省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為天然竹種分布、竹類引種和發展竹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成為我國的竹類資源大省。目前,我省竹林面積達1575萬畝,位居全國首位,占有林地面積的12.1%,其中毛竹林達1445萬畝,占竹林面積91.7%,毛竹立竹量19.7億株,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森林資源。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現代竹業,「十一五」以來,加大了竹業建設投入,扶持全省豐產竹林基地建設,大力培育筍竹加工企業。2009年和2012年,分別開展了兩期現代竹業項目示範基地建設,永安、將樂、沙縣、長汀、順昌、建甌、光澤等16個縣(市)成為項目示範縣。至2012年底,全省現代竹業項目完成噴灌設施建設2198個蓄水池,蓄水量8.2萬立方米,灌溉竹林面積14.2萬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9.49萬畝;開設竹山道路2108.9公里;培訓林農與技術人員3.2萬多人次。這些縣(市)的示範基地,筍、竹畝年產值均達1500元以上。現代竹業項目的輻射帶動,開拓了林農致富之路。如永安市林田村有竹山1.3萬畝,2010年實施竹山豐產培育,2012年平均每畝生產冬筍150公斤、春筍900公斤,鮮筍產值每畝超1800元;順昌縣大幹鎮在2009年以來開展雷竹豐產栽培技術推廣示範基地建設,2012年雷竹筍進入穩產期,每畝年產值達6000多元。

  同時,福建省通過培育龍頭企業,注重品牌打造,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竹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升級。一方面,開展毛竹低產低效林改造和豐產林基地建設,使低產竹林由原來畝產值300多元普遍增加到900多元,翻了近3倍。另一方面,加快竹材加工業發展,第一批實施現代竹業項目縣新增筍、竹加工企業94家,達到81 7家(其中產值千萬元以上加工企業達57家),實現竹業總產值75.7億元,比2008年的45.4億元增長66.7%。筍竹加工企業初步實現了從粗加工到精加工、從手工作坊向規模化、機械化方向轉變,產品涉及十幾個系列300多個種類。至2012年底,全省筍竹加工企業總數達到2693家,其中產值在千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有274家。2012年全省新建高產竹林59萬畝,全省高產竹林總面積達600萬畝,實現竹產業總產值323億元,其中加工產值174億元。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的《2014-2018年中國竹製品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盈利預測分析報告》研究結果得出以下認識,發展現代竹業,既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又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使林農脫貧致富;還能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竹材的有效供給,將減輕以木材為原料的企業對天然闊葉林構成的壓力,有利於天然林的保護。發展現代竹業是建設生態省、美麗福建和帶動林農增收致富的良好途徑。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竹製品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