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銀行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4年我國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
 農村信用社 2014-12-02 11:30:10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來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流動性風險可以分為融資流動性風險和市場流動性風險。融資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不影響日常經營或財務狀況的情況下,無法及時有效地滿足資金需求的風險。市場流動性風險是指由於市場深度不足或市場動盪,商業銀行無法以合理的市場價格出售資產以獲得資金的風險。流動性風險因具有不確定性、衝擊破壞力大等特點,有時被稱為「商業銀行最致命的風險」。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後來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加之2013年6月份全國銀行業出現的「錢荒」風波,都說明了流動性風險管理對於商業銀行的重要性。由於商業銀行高槓桿率的經營特點,流動性風險管理已成為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主要風險之一,是一種綜合性風險,是商業銀行實現持續經營管理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重要內容。

  流動性風險是全球金融機構共同面對的重大風險之一。國內外商業銀行經營狀況一再表明,銀行倒閉風險多以流動性枯竭的形式表現出來。伴隨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斷深化,配套實施流動性風險管理顯得越加重要。目前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負債結構不均衡、資產變現能力差、流動性不佳等問題較為突出,流動性管理不足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經營具有很大負面影響。因此,建立健全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創新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儘快出台就顯得尤為必要。

  農村信用社是以縣(市)級聯社為一級法人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實體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較弱。尤其是在宏觀經濟下行時期,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速、金融脫媒的加劇、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以及金融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農村信用社的融資能力、盈利能力和資金運用能力相對於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均處於弱勢地位。加之農村信用社存在資本槓桿率偏高、資產形式單一、變現能力較差、信貸資產質量較低、流動性負債比例較高等先天不足的問題,流動性風險是農村信用社面臨的重要風險。面對風險成因日漸複雜、監管日趨嚴格的風險管理環境,農村信用社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顯得尤為迫切。

  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不足

  2010年4月,銀監會就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時,主要關注的是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目前,全國農村信用社全面系統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剛剛起步,相對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來講還比較滯後。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的主要做法僅限於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測算,對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重視不夠,甚至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尚未將流動性風險管理列入風險管理範疇。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村信用社金融業務發展現狀及其問題策略研究報告顯示流動性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流動性供給與流動性需求匹配不一致,既有金融機構的內部原因,也有整個經濟金融發展的外部原因。內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缺乏對本機構流動性風險引發破產倒閉可能的思考;二是農村信用社存貸期限錯配現象嚴重,不穩定的「短貸長用」平衡會對資金流動性產生衝擊和影響;三是部分農村信用社偏離了原本的市場定位和區域,過分發展大額和異地業務,出現貸款風險;四是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到縣域經濟和農村信用社經營,不良貸款率上升造成資產流動性降低;五是部分農村信用社由於沒有建立資金組織長效機制,存在月末、季末「沖時點」現象,負債穩定性不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行業進行周期性調節以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對上下游企業的影響,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大幅下降,資產流動性下降,流動性風險增加;二是金融市場泡沫業務產生,一旦泡沫破滅,某家交易對手違約造成的資金鍊斷裂將加劇銀行間流動性風險的傳染;三是利率市場化趨勢短期內將會降低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與盈利能力,對企業、居民的融資和理財意願與行為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農村信用社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因此,當前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不容樂觀。

  流動性缺口客觀存在。在過去某個階段,農村信用社資產業務單一,貸款戶多、面廣、額小,存款以定期居多,存貸比一般也不高,資產的流動性較強,幾乎沒有流動性風險。但是,隨著近幾年農村信用社業務規模快速增長,臨時存款、保證金存款、以組織資金為目的的理財產品增加,其負債的波動性在不斷加大。加之受經濟形勢的影響,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農村信用社潛在流動性風險客觀存在。

  流動性管理能力不足。大部分農村信用社對流動性風險重視不夠,風險管理只是停留在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方面,未將流動性風險納入日常管理。沒有專門的部門、人員以及系統來管理流動性風險,沒有定期開展流動性壓力測試,未能通過資產負債錯配表有效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尤其在當今大數據時代,大部分農村信用社仍未引入流動性風險預警、分析和評估系統,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風險管理的需要。

  流動性管理指標體系尚存缺陷。目前,農村信用社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對流動性評價的主要指標是存貸比、備付金比例和資產流動性比例。這些指標內容比較單一,不能完全反映農村信用社的流動性狀況。隨著農村信用社業務的不斷拓展,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使用和金融市場格局的變化,多元化融資渠道導致金融機構之間債權債務關係錯綜複雜,不同市場間高度相關,流動性風險蔓延速度加快,影響範圍不斷增強,僅僅依賴單個流動性指標的良好表現已不能完全反映農村信用社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狀況。此外,隨著承兌匯票、保函等業務規模不斷加大,表外業務對農村信用社流動性的影響因素不斷增加,單純通過表內業務數據監測流動性風險已不能全面反映農村信用社的流動性風險狀況。以某省農村信用社為例,截至2013年6月末,該信用社票據承兌1113億元,票貸比占14.3%,其中票據敞口占38%,票據墊款高達14億元,表外業務風險轉化為表內風險,削弱了資產的流動性。

  資金管理能力亟待提高。隨著農村信用社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項業務不斷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盈利模式已經建立。由於信貸業務拓展空間有限,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將資金業務作為運用資金和尋求盈利增長空間的一條重要途徑,這在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以某省農村信用社為例,截至2013年4月末,該農村信用社累計發生債券業務5.25萬筆,金額100574.9億元。其中自營業務3.69萬筆,金額76166.5億元;代持業務1.56萬筆,金額 24408.4億元。另外,部分縣(市)農村信用社資金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已接近30%。在這樣一個現實的經營狀況之下,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資金業務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明顯不足,信息獲取、技術工具、系統建設、人員素質等方面與資金業務規模極不匹配。尤其在交易對手的選擇、止損限額的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學、剛性的制度安排和決策上的數據支撐,極有可能產生重大流動性風險。

  外部傳導風險加劇。近年來,農村金融市場不斷放開,擔保公司、小貸公司、資金互助社等快速發展,部分農村信用社與擔保公司發生業務往來,導致相當多的貸款被間接轉移到這些領域,形成了潛在風險。尤其是多個地區相繼出現高利貸、非法集資等現象,加之目前經濟處於下行周期,部分借款人資金鍊斷裂後將風險傳導至農村信用社。同時,由於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持續低迷,新一輪產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實體經濟發展面臨重新洗牌,給服務於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農村信用社帶來了風險。

  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弱化對業務經營的影響

  流動性風險的本質是,當金融機構流動性不足時,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者通過變現資產來獲取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金融機構出現資不抵債現象。由於流動性不足引發的流動性風險,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公眾大規模提取存款,擠兌金融機構,出現金融機構支付困難乃至破產倒閉、恐慌情緒蔓延、市場利率急劇飆升等問題,這是流動性不足引發的流動性危機的極端形態。二是短期同業拆借利率急劇飆升,部分金融機構出現支付困難,但並未出現擠兌,銀行體系存款亦沒有出現大幅流失。最近中國銀行業出現的「錢荒」風波,即由於金融機構短期資金或流動性需求大幅上升,加之金融機構內生的流動性或資金供給急劇下降,造成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短期大幅度飆升。無論是為了自身經營發展還是滿足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均必須從各個層面嚴防流動性不足引發的流動性風險。近幾年,由於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經濟快速發展,造成流動性過剩,影響信用社盈利水平的同時也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過剩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經營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信貸投放加大帶來信貸風險積聚。在流動性過剩且經濟形勢處於上升時期的情況下,貸款擴張一般都會非常迅速。農村信用社的資產業務主要以貸款業務為主,信貸投放步伐的加快導致貸款規模一路攀升。以某省農村信用社為例,截至2013年6 月末,其貸款餘額達7856億元,較2009年年末淨增加近3391億元。宏觀經濟轉入下行時期後,前期投放的鋼貿、光伏、造船、紡織等行業貸款的風險迅速暴露,加之農村信用社的客戶群體主要以「三農」、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他們受宏觀經濟影響特別明顯,極易形成大量不良資產,由於信貸資產質量劣化而引發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加大。

  貸款買方市場盈利空間下降。對於以縣域為主要市場的農村信用社來講,金融市場資源相對不足,優質客戶和優勢產業屈指可數。在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貸款供給大於需求,極易形成貸款買方市場的局面。金融機構往往通過降低貸款准入門檻、貸款利率、客戶信用評級等方式來爭取客戶,直接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與盈利能力。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農村信用社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