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採成本高昂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致使美國頁岩產業風雨飄搖時,中國卻似乎並未退縮。
1月27日,在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國務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表示,201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實施九大計劃,部署49項工程、190個項目,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土資源中心工作提供支撐。
事實上,自2014年6月份以來國際油價下跌幅度已接近60%,高昂的勘探開採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頁岩領域的開發,但中國對這一能源新貴的熱情似乎並未消退。
來自市場中第三方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未來幾年內,中國頁岩氣設備需求年均增速將在50%左右。而作為國內頁岩氣開發的主戰場,川渝兩地也無疑是未來這一產業聚焦的關鍵區域。與此同時,包括山東、江西、湖南等地頁岩氣的開發熱情也仍持續火熱。其中,山東省預計2015年頁岩氣裝備製造業收入將達到200億元,2020年將達到500億元。
「接下來幾年,國內拉動內需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中,能源領域的投資是一個大方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國際油價下跌和國內的頁岩氣開發既定方針沒有太多直接的關聯。」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一名研究員對記者說。
開採熱情未減
相比當前美國國內頁岩氣行業的發展境況,中國頁岩氣的行業生態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新常態下中國頁岩氣規劃目標以及實現路徑仍然是我們需要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但從行業整體發展和政策背景來看,中國的頁岩氣發展以及盈利能力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中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一名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來自政策層面的引導也同樣釋放著國內頁岩氣產業的發展信號。中國地質調查局2015年計劃中指出,這一年內,其將主攻南方頁岩氣、加強北方新區新層系、探索羌塘新區,加強砂岩型鈾礦,開展漳州乾熱岩資源勘查示範。
此外,在重要礦產資源調查計劃中,中國地質調查局也將加強重點成礦區帶地址礦產綜合調查,推進大宗緊缺礦產和新興產業礦產戰略調查,深化整裝勘查區和重要礦集區找礦預測與技術示範,突出南疆五地州和烏蒙山集中連片扶貧區調查評價。
而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九大規劃中,還包括對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地質環境調查的計劃,將重點開展「三區三帶」地質環境綜合調查,以及地質災難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支撐計劃,將以建設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和地下水信息系統為核心,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水文地質調查及地下水監測等工作等等。
一個明顯的政策信號是,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中國的頁岩氣開發中,從設備到開採以及商業化利用的空間仍然符合整體發展方向。上述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雖然近年來,國內的頁岩氣產量增幅較大,但在全國天然氣整體產量中所占的比例並不大。
「這就說明,一方面國際油價的下跌對中國頁岩氣的衝擊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中國發展頁岩氣行業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上述研究員說。
與此同時,21世紀經濟報導從第三方機構卓創資訊獲得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14年國內頁岩氣產量為13億立方米,較2013年增長460%,但在2014年全國天然氣產量中的占比則僅在1%左右。
此外,雖然目前國內頁岩氣價格更多的仍是與常規天然氣的價格相關聯,而國內天然氣的價格仍是政府定價,這也大幅減小了油價下跌對國內頁岩氣產業的衝擊。
「中美兩國在頁岩氣行業的發展上存在不同,這幾年中國的開採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單井成本已經降到了5000-7000萬元左右,加上財政部的補貼,這些都有助於中國頁岩氣行業的整體發展。」中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人士說。
川渝「排頭兵」
國內的頁岩氣開發熱潮中,四川、重慶無疑仍將是未來數年最為熱鬧的地方。
「雖然包括山東、河南、湖南、湖北這些省份都在投資頁岩氣開發,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川渝還是重點地區,而且發展的速度也的確很快。」上述中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人士說。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在國家出台的《頁岩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政策措施的引導下,四川省政府已將頁岩氣產業列入了其「五大高端成長性產業」之一,並出台了《四川省頁岩氣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方案》。
而作為四川省內頁岩氣儲量名列前茅的宜賓市,其領導班子也就繼續增加頁岩氣開發投資形成了提案,提交給了地方兩會。
在此之前,宜賓市曾率先成立了「四川長寧-威遠」和「滇黔北昭通」兩個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並率先實現了向居民供應頁岩氣和頁岩氣工廠化生產。此外,由中石油、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宜賓市國資公司等出資共同成立的四川長寧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也開創了國家石油公司與地方合資開發頁岩氣的先河。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4年中國頁岩氣資源評價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公開資料顯示,「四川長寧-威遠」和「滇黔北昭通」兩個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的重點區域,在宜賓包含了珙縣、筠連縣、興文縣、長寧縣、高縣等5個縣,資源儲量超過2.4萬億立方米,其中長寧區塊2.1萬億立方米以上,昭通區塊3000億立方米以上。
而根據宜賓市政府的規劃,預計2015年,全市將形成頁岩氣產能17億立方米/年,2020年則有望達到30-40億立方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