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工藝品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5年古玩行業市場情況分析
 古玩 2015-11-16 11:18:04

  古玩行業市場情況分析:據悉,幾十年來無論是經營古玩的商人,還是熱愛古玩的藏家們,他們或是因為生計或是由於興趣愛好,都通過收藏實踐,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別是從文物中了解、認識到在歷史上,中國是一個文明昌盛的民族,從而增強了收藏者的愛國情懷。

古玩

  可是回顧改革開放前,老百姓是沒有權利和經濟能力去了解傳統文化遺存的,更不可能進行文物收藏了。參觀博物館藏也只能是隔窗的感觀效果,完全沒有上手感受的機會。

  儘管當時有文物商店,可是那時的國有體制文物商店只接待外國人,中國人是不能進入店內的。因為在當時,購買文物是違法行為,即使可以買賣,也不賣中國人。

  30多年傳統文化的斷層,使老百姓只知道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這一標題性口號,但很少直接去接觸去感受過,因而對歷史沒有深刻的認識,對古玩文物沒有興趣和情感,更不懂珍惜尊重和愛護。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了解到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才發現之前人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知是那麼淺薄。

  例如,有的人把古人用的銅鏡說成是大小不同的鍋蓋;把古人用的猇子(尿壺)當茶壺收藏;把大清光緒說成大明光緒;認為中國的歷史朝代,只包括唐宋元明清;還有一位年輕人把李時珍說成是蘇東坡的老婆,為此曾鬧出很多歷史笑話。這種連基本歷史知識都不懂的人,還談得上崇拜、熱愛、傳承自己的文化嗎?

  幾十年來,一些冒著觸碰古玩文物被指違法的商家藏家們,在古玩市場上遇到有外國人出價買古玩時,商家藏家們很自覺地以高於外國人的價格買下來,他們並不願意讓外國人把古玩買走。這不是簡單的市場交易,而是酷愛傳統文化的子孫出於真誠的愛國之心,這種社會的責任感,這種自覺的愛國表現,並沒得到重視認可和發揚光大。

  大量的古玩文物被壟斷、積壓在倉庫中不見天日,不但不利於文物保護,而且阻隔了人民熱愛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也有責任保護和熱愛自己的歷史文化,「藏寶於民」體現了普通群眾繼承歷史文化的強烈願望。而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文物政策和體制,越來越不利於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傳承。

  多年的市場實踐證明,國有體制的文物經營己失去了市場優勢,更多的是研究和保護現有的館藏和歷史文化遺址的工作。由於古玩的知識性、專業性很強,因此應該建立民間市場管理機制,這種商會自我管理的機構會讓市場更規範有序。更多古玩行業市場信息請查閱《2015-2020年中國古玩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古玩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