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我整個人就像坐上了過山車,隨著鋼材價格上上下下,我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的。」做鋼材生意的老胡有著20多年的銷售經驗,卻自稱對上半年的鋼鐵市場有些看不懂,「當低迷多時的鋼價突然上漲時,我們還覺得莫名其妙,問為什麼漲,結果還來不及高興,3個月時間這價格又跌回去了,真有些曇花一現的感覺。」
波詭雲譎的價格令老胡感到迷茫,而更令他也許想不到的是,這輪鋼價的暴漲暴跌也讓遠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生產商的心情跟著忽上忽下。
鋼價一天上調幾次,炸出群內多年「潛水員」昨天記者聯繫老胡時,他說最近心情非常鬱悶,這與當前的鋼市行情有關,做了這麼多年的鋼材生意,很少看到如此的暴漲暴跌行情,「這種上漲太少見了,一天就調價幾次,一次甚至每噸上調200多元錢。」
正如老胡所說,進入2016年3月份以來,鋼價就像開了「外掛」一樣「蹭蹭蹭」地往上漲。據建築鋼材指數顯示,3月1日,該指數是2080元/噸,一周後,這一指數就達到了2560元/噸,較前一日漲280元/噸;4月下旬以後,指數更是連續幾次突破「3000」大關,直至衝上3090元/噸的高位,創下18個月以來的新高。
2016-2021年鋼貿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短時間內鋼價漲幅之大,讓不少從業人員瞠目結舌之餘,工作熱情也迅速點燃。「那一個月時間裡,我的手機每天都沒關過,相關的QQ群、微信朋友圈特別活躍,各種調價信息有些朋友每隔一會兒就要發布一次。」老胡笑道,之前這些人都是長期「潛水」狀態。
比最高位下跌30%以上,一朝回到零利潤時代。幸福來得突然,走得也快。進入5月,鋼材價格一路下跌,截至6月6日,鋼材指數已跌到2150元/噸,較4月下旬的最高位下跌940元/噸,跌幅超過30%。
「可以說,鋼材市場又進入了零利潤狀態。」杭州鋼鐵貿易協會黃先生表示,從一季度鋼價持續上漲到如今暴跌,說明該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首先,我們要分析前段時間為什麼出現了暴漲。我認為,這主要和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以及當時鋼市價格低、庫存低、產量低有關。」
黃先生說,長時間的價格低迷讓不少鋼企通過採取減產、停產來艱難度日,再加上春節因素進一步加劇了當時鋼市的「三低」局面,所以此次鋼鐵價格暴漲並非毫無根據。硬幣的另一面,價格雖然漲上去了,但是下游的鋼鐵需求並沒有增加。伴隨著鋼價暴漲,不少停產、減產的鋼企又開始大面積復工、增產,勢必導致供過於求,鋼價下跌。
「說到底,這輪行情的暴漲和暴跌都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某個鋼企所能左右的。」黃先生說,不過和以往相比,這輪鋼價下跌並沒有回到原點,而是呈現逐漸回穩的趨勢。隨著行業再次進入零利潤格局,一些鋼鐵企業已經開始掀起新一輪的去產能行動。巧合的是,國家發改委近期表示,我國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產能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鋼鐵價格暴跌拖累鐵礦石價格,進口貨值降31.7%。事實上,這輪鋼鐵價格暴跌不僅讓鋼企再次激發了去產能化的「積極性」,而且對中國鐵礦石進口也帶來一定的影響。5月30日,鐵礦石現貨價格下跌1.2%至50.3美元/噸,當時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鋼鐵價格暴跌對鐵礦石價格形成拖累。
據專業機構分析,2016年1-5月大中型鋼廠進口的自用礦與2015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供應小型鋼廠的貿易礦進口大量減少。減少的原因,一是因為去年下半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小型鋼鐵企業虧損嚴重;二是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鋼鐵工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穩步推進;三是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節能減排力度加大。這三方面的因素致使很多小型鋼廠停產或倒閉,進而造成貿易礦進口量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