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我國旅遊市場需求旺,旅遊經濟高位運行。然而,隨著國民旅遊消費需求的多元化,現有的旅遊產品已不能滿足遊客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旅遊供給側體現出的數量與質量的雙重不足,直接導致黃金周旅遊投訴事件層出不窮,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出行體驗。
旅遊市場需求旺盛 黃金周成堵塞主場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出台了包括《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家旅遊局及各級地方政府部門也創新旅遊產業促進機制,大力扶持旅遊企業創新發展,積極促進旅遊消費轉型升級。
在利好的宏觀政策下,市場反響也很熱烈。據國家旅遊局統計,國慶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5.93億人次,同比增長12.8%。近6億人次的出遊量是什麼概念,非常巧合,相當於美國(3.19億人)、日本(1.27億人)德國(0.81億人)和法國(0.66億人)4個國家全體國民(5.93億人)同時出門旅遊的總和!
然而,黃金周旅遊市場需求旺盛的同時,一些矛盾也隨之出現。比如,旅遊人數眾多,需求旺盛,旅遊產品不夠豐富,不能滿足人們需要;旅遊服務誠信不夠,欺客宰客行為時有發生;基礎設施不完善,多數5A和4A級旅遊景區人滿為患等等。
供給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直接影響了人們的黃金周旅遊意願和出行體驗。
有病就得治 釋放需求是主要
為提升旅遊意願和出行體驗,有些地方不斷增加旅遊景點或以門票價格控制人流。事實上,增加黃金周旅遊業供給不能單靠景區建設,更不能以門票價格調控流量這種「老套路」來抑制需求
此前,有不少專家表示應該取消黃金周制度,以避免集中出遊引起的各種擁堵與體驗質量下降。但實際上對長假的高需求、低供給是才是引起擁堵的主要原因,取消黃金周相當於企圖堵塞需求洪峰,只能適得其反,必須增加供給才能紓解市場壓力。
事實上,黃金周的本質是一個時長一周的假期供給,與春節長假相比,它更是一個一年內僅有的出遊休閒度假的旅遊假期供給(時間供給)。與之對應的是各種旅遊景區、旅遊目的地城市的建設,也就是旅遊吸引物與服務供給(空間供給)。只有當時間與空間兩個供給同時解決了,旅遊需求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從滿足需求角度看,時間供給嚴重不足,是目前中國旅遊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突出矛盾。取消黃金周,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激化矛盾。
為什麼國慶節期間高速公路和景區會那麼堵?不是因為高速公路免費而是因為公共假期、特別是長假供給不足。即使黃金周期間高速公路正常收費,出遊的壓力仍然會集中爆發引起擁堵。目前最為現實的解決之道就是儘快恢復五一黃金周。使得目前僅有的國慶黃金周一個宣洩出口,變為兩個需求疏導管道(春節雖然也有一定的出遊現象但更多的是回故鄉探親訪友)。在今後5至10年內,國家規定的公共假日,還可以繼續增加2至5天。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統一公共假日制度未來的可能走向,也是具體實現國務院《國民旅遊休閒綱要》提出的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帶薪休假制度的目標的一個可靠途徑。
另外一個技術上的措施就是藉助於信息化、智慧景區、智慧城市建設,通過提前預約前往特定目的地,通過行政強制手段統一整合多種大數據源,為區域旅遊防擁堵現象提供科學的疏導和管控。技術上並不難,真正需要我們推進的是分布於各個公共部門的大數據的徹底開放,以及商業性BAT、三大電信運營商遊客移動數據脫敏後的公共使用。很多時候擁堵不是因為有效供給不足,而是信息不對稱所導致。
更多黃金周旅遊市場分析請訪問2016-2021年黃金周旅遊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