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我國酒店業規模擴張速度加快,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集團間的規模水平呈現兩極分化態勢較為明顯。
近年來,隨著我國酒店業諸多因素影響,行業內併購發展成為一個關注焦點,國內品牌酒店發展規模呈現明顯擴張態勢。從酒店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形勢來看,眾多經濟型酒店集團將會謀求從發展模式上進行突破,比如走市場細分、產品優化升級等道路。
在租金、人工等成本不斷提高,而入住率、房費不斷下降的雙重壓力下,經濟型酒店開始集體向中端轉變。
在經歷迅猛擴張後,經濟型酒店開始走下坡路——入住率、房費雙降。如何應對成本上漲、收益減少、新物業難尋等困境,成為一道難題。
「很多產業在中國市場容易產生『一窩蜂』,然後就進入寒冬。2002年,經濟型酒店開始崛起,之後進入高速發展期,中國經濟型酒店產業把別人幾十年的發展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走完了,這令市場有些不消化。」首旅酒店總經理孫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酒店成本持續上漲,物業的供給大不如前,其決定將存量物業做升級,控制成本。
記者從如家、錦江系、華住和亞朵等諸多酒店業者了解到,很多酒店巨頭將目標紛紛瞄準存量,將適合的經濟型酒店改建為客房價較高的中端酒店。
「中端酒店由於客房收益是經濟型酒店的幾倍,收益較高且回報期更短,一般5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而高端酒店投資額動輒上億元,而且目前高端酒店市場平均入住率很低,有時只有50%左右,高端酒店的投資回報並不十分理想。」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相對而言,中端酒店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酒店投資開發模式之一。
「酒店市場到這個階段,需要併購重組來對未來方向進行梳理。這幾年我們看到三四線城市的變化很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實合併、整合是一個通用的邏輯。在過去的一年半中,華住和雅高、如家和首旅、錦江和鉑濤以及維也納都進行了資本整合。」孫堅表示。
記者在上海延安西路了解到,一家原本品牌為莫泰的酒店經改建後成為如家精選、和頤酒店等系列產品後,房價從原本的每天約200元提升到每天400多元。
「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酒店客房收益。」孫堅告訴記者,如家和首旅酒店在未來可以減少不良區域市場的開店數量,重點將現有合適的酒店升級為中端酒店產品,向存量要空間和發展。
最新2016-2021年中國經濟型酒店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顯示,2016年經濟型酒店市場競爭依然非常激烈,市場擴張速度上將會繼續減慢,但仍然保持低速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