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連鎖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6年零售連鎖行業現狀與趨勢分析
 零售連鎖 2016-11-08 14:32:20

  市場環境已被多重因素顛覆,零售行業正在發生重大而深遠的變革。無論是品牌塑造,還是競爭環境,無論是消費者購物習慣的選擇,或者經濟環境的變化,連鎖零售企業若是固守傳統思路,就會面臨當初以自身模式徹底淘汰櫃檯式銷售一樣的結局。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零售連鎖行業現狀與趨勢分析

零售連鎖行業

  2016年零售連鎖行業現狀

  全球零售行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低回報、難擴張等難題。利潤低下,業績下滑,成本卻越來越高,在經濟增長放緩和網購衝擊的背景下,實體零售業更是面臨低增速和企業負利潤的嚴峻挑戰。據宇博智業《2016-2021年中國連鎖零售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統計,2016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 在國內共計關閉近150家,傳統零售業出現的「閉店潮」。在這樣的下行通道的大背景下,2015年全年中國零售損耗率依然居高不下為1.53%,損耗總值達243.87億美元,占亞太國家首位,而其中內盜及外盜損耗占總體商業損耗的77.9%,成為商業損耗發生的主要來源。所以如何在實體零售業低增速潤的嚴峻背景下,通過一系列智能防損的行業化應用達到提高商業防損效率,減少人力成本開銷則成為了零售連鎖行業目前最重要的訴求之一。

  零售連鎖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零售整個行業增速放緩,兩極分化現象初顯。購物中心和便利店顯現出較為強勁的增幅。而對應的專業店、傳統中小超市、百貨等業態增速停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以下幾個趨勢不容忽視。

  1. 跨渠道的融合正如開頭提及的,很多傳統零售商都已經完成了多業態的布局。過去的3年,我們常常提及的是線上和線下,電商和傳統零售,而接下來的5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線上和線下的邊界開始模糊。電商可以開實體店,傳統零售商也在不斷走向線上。競爭不再來源於線上和線下的模式,而開始回歸零售的本質:誰能更高效的服務消費者。

  2014年,中國零售總額達26.2萬億,其中23.4萬億仍來自線下銷售渠道。線下銷售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根據德勤的研究,59%的線下銷售受到了數位化載體的影響。數位化載體對於消費者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了購買決策過程的方方面面,涵蓋消費行為的全周期。

  意識到數位化對於消費者的重要影響,那麼我們不難預測:到現在尚未將跨渠道整合提上日程的零售商,實際上已經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消費者溝通渠道。以快消品為例,貝恩和Kantar合作的一份報告顯示,全渠道零售商正在崛起。

  2. 極致體驗

  如果將過去的3年定義為各種新型零售形式不斷湧現的開荒時代的話,那麼未來5年則可以定義為精耕時代。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極致的便捷:中國便利店進入快速發展期

  一直以來上海都是中國便利店最發達的城市,在上海外環以內的絕大部分地區,方圓1公里內一定會有一家便利店。還記得前年關注過這樣一個問題:北京的 24小時便利店比上海少很多嗎?為什麼? - 北京生活沒想到現狀很快就要被改寫。便利店業態受到電商的衝擊較小,目前面臨的三大挑戰是商品創新、特許加盟模式和進駐新地區。

  2)價格和運營效率極致

  以沃爾瑪、大潤發等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巨頭是價格和運營效率極致的代表之一。在新零售的背景下,傳統大型商超積極嘗試多業態模式,拓展下線城市市場,精耕區域市場,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未來,機會和挑戰並存。

  如下圖所示,即便在2014年最有挑戰的時期,像高鑫零售,永輝、華潤和物美等零售商仍然保持了相當的門店數量擴張。

  而這種擴張,往往來源於區域性的精耕細作,提高運營效率,如專注於發展在某一城市/省份的規模。例如,根據Kantar和貝恩的一份報告顯示,永輝在其第二大市場重慶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競爭對手的2.5倍,物美在其最大市場北京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競爭對手家樂福的1.6倍。而沃爾瑪在大本營深圳,份額是其最大競爭對手的2.1倍。在重點城市建立規模後,這些領先的零售商開始在周邊地區擴大規模,以建立在城市群內的領導地位。

  除了大型傳統賣場外,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由於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重視和零售商的庫存處理需求,使得折扣百貨、折扣超市店這種生態依然有一定的成長空間。奧特萊斯以商業地產方式運營,為消費者提供低價質優的產品。雖然國內很多奧特萊斯經營慘澹,但整個業態仍處於蓬勃發展期。

  3. 個性化

  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和生活品質的提高進一步加強了消費者的自我表達訴求。時尚和個性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因此,以差異化、個性化、小眾品牌占主導的買手店模式正迅速增長。

  買手店是一種由歐洲人開發的商業模式,也被稱為買手式經營,是指以目標顧客獨特的時尚觀念和趣味為基準,挑選不同品牌的時裝、飾品、珠寶、皮包、鞋子以及化妝品等商品,融合在一起的店面。在港台,這種店鋪通常位於商場內,是一間獨立的店中店。在歐美,這種店鋪以街鋪形式為主,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儘管買手店形式在國內尚處於培育期,但買手制的商業模式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各類以此依託的電商平台的蓬勃興起。

  4. 專業化

  近年來,不少高檔有機食品店、藥店、母嬰店等社區連鎖門店業績增長快速。不管是實體零售還是電商平台,我們都看到深耕某一行業或品類的獨立專業店的崛起。前段時間讀到這篇文章,就非常有啟發:被打得滿地找牙的傳統企業,看看這家母嬰連鎖如何逆襲網際網路

  除此之外,在實體零售專業化的趨勢下,由「大而全」到「小而美」的變革也在悄然發生。例如無印良品的「獨立旅行商店」:MUJI to GO. 與無印良品的常規零售店相比,MUJI to GO的面積更小,商品種類也更為集中,主要銷售適合旅行人士購買的產品,包括鎖輪拉杆箱,頸部靠枕,小零食,旅行裝化妝品等等。位置則選在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

  5. 不僅僅為了購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線下零售業態中,購物中心仍然是增長最快的業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購物對於消費者不僅僅是高效完成的任務,也越來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體驗式消費的需求不僅僅讓購物中心成為人們休閒的首先之一,也滋生出大量的內容電商,如小紅書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從最近幾年新開的商場,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比如雖然書店不賺錢,但很多商場依然開一個大大的書店供人們休閒。各種文化展覽、活動講座等展現形式落地到零售店和商場,購物中融入美和藝術的樂趣。這些都幫助零售商和消費者建立了情感聯繫,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到消費者的生活中。

  總結來看,零售連鎖行業未來的發展我們可能無法完全預估,但大部分業態都在今天已經嶄露頭角。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零售連鎖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