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放開之後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一方面政策利好,學前教育學前教育行業;另一方面,不斷新生的嬰兒又將進一步催化學前教育的缺口。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學前教育行業現狀分析。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符合「二孩」條件的育齡夫婦約有9000萬對,未來生育意願將逐步釋放。《2016-2021年學前教育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公民的生育登記申請數量明顯增加,上半年我國出生人口831萬人,同比增長6.9%,二孩出生比例為44.6%,與2015年相比上升了6.7個百分點。預計今後每年將新增250萬新生兒,到2017年我國新生兒數量將超過2000萬。嬰幼兒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將給國內學前教育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據悉,從2019年開始,學前教育資源需求將開始大幅度增長,2021年將成為未來我國學前教育辦學壓力最大的一年。根據相關預測,到2021年,我國學前教育園舍需求量達到最大值31.95萬所時,相比2014年的供給量,將有大約10.96萬所的缺口需要補充;在此之後,學前教育園舍需求量逐漸回落,到2035年,相比2014年的供給量,仍然有2.65萬所的缺口。而到2021年,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
這還僅僅是數量上的需求,沒有涉及辦學質量。不過,在數量缺口較大的背景下,需要先從數量上解決廣大二孩家庭的焦慮。辦學質量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隨著扶持政策的加速落地以及市場需求不斷釋放,我國幼兒園入園率將快速提升。《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顯示,我國學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2014年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為70.5%,同比提高了3個百分點。近幾年幼兒園規模雖持續擴張,但仍不能滿足全國幼兒教育的需求,幼兒園的數量和質量仍需提高,未來幼兒園教育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另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幼兒園在園人數要到達4000萬人,幼兒園入園率將達到70%。
坦白說,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前,學前教育的缺口也是較為明顯的。根據相關數據,2009年我國在園幼兒(包括學前班)2657.81萬人,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僅有50.86%。另外一個明顯特徵是,優質的公立幼兒園較少,2009年底全國幼兒園共有13.82萬所,而民辦幼兒園8.9萬所。一些地方上的國企可能也因為經營不景氣與企業改革而放棄了辦學。
近年來頻頻見諸報端的是一些優質的公立幼兒園普通人難進,要進也是要通過擇校的方式。而且,大城市的一些民辦幼兒園不僅學位緊俏,還有一些民辦幼兒園不規範,缺乏辦學資格,甚至有的「幼兒園」在一棟居民樓里租房就開學招生。不得不指出的是,由於在學前教育上的捉襟見肘,在一些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幼兒園辦學門檻較低,不少辦學者並非教育專業人士,而主要是經營者。可以想像,這類幼兒園提供的學前教育恐怕只是一種簡陋的「託管」服務,無論是飯菜還是教學質量都難以保證。這也正是為何近年來一些地方幼兒園不斷曝出一些惡性事件的原因。但是,沒有諸如發霉飯菜或是虐待幼兒的事件發生時,相關部門、社會各方又在默認這種辦學模式,因為各有各的無奈。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學前教育的短缺不得不再被提起,也會被推至前台,因為學前教育的現狀直接影響到人們是否要二孩的決策,這是二孩政策的重要配套。解決學前教育短缺的問題,說到底還是要靠政策重視以及財力投入。在一些地方,可能會將國家要求的義務教育等問題置於最前端,優先考慮,而學前教育則相對處於邊緣地位。近年來,中央財政也有所安排,2010年為學前教育安排了30億經費,國家也在中西部部分縣建立鄉村幼兒園。政策與財政力度的增加與不斷投入,立刻體現在建園速度上,2010年全國新增幼兒園有1萬多所,增速較快。
綜合來看,學前教育需要一個明確的規劃。首先,應該明確學前教育的社會公益事業的特徵,強調政府責任,尤其是在一些鄉村,地方無力舉辦學前教育。其次,政府應該推動學前教育資源的均等化投入。同時,廣大家長們也應該轉變觀念,不過分追求擇校。對於民間辦學來說,政府應該繼續為民間的辦學者提供最大力度的優惠,鼓勵他們辦學。同時,政府還需要積極做好教師與保育員的培訓工作,將工作流程標準化,以此來方便監管。
一些已開發國家早有關於學前教育的相關法律,因此有專家指出我國立法也應該跟上。可以預見,立法是未來的方向,只有在法律上明確了責任與規範以及懲罰,幼兒園的教學才會規範,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與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政策紅利助推了學前教育行業市場市場的釋放,但企業也需要提前做好規劃,明確學前教育的社會公益性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填補學前教育行業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