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價廉,來去如風,快時尚品牌一直通過「快」戰略開疆拓土;但如今人們所熟悉的優衣庫、ZARA、H&M、GAP……這些昔日的快時尚服裝巨頭如今正遭遇著業績下滑的壓力,「廉價」、「模仿大牌」、「質量堪憂」也成為了外界唱衰快時尚服裝的註腳。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快時尚已然到頭了呢?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小編對2016年服裝零售行業趨勢分析。
雖然商業媒體對快時尚的發展並不樂觀,但盯著單月單季度銷售數據一驚一乍地判斷未來實在沒有意義。無論是快時尚之王ZARA,多事之秋的H&M,還是新晉開店狂魔KM,不斷隕落的GAP,或是想儘快甩開快時尚名號的UNIQLO,不管銷售額上升還是下滑,不可否認一點,他們還活躍在公眾視野當中。只要還在舞台之上,要麼還是主角,要麼就是還有翻盤的機會。
不妨想想這些年,有多少品牌已經被遺忘,了無音訊才是真正的敗北啊!
近年來對於快時尚的詬病一直沒有停止,一來是款式抄襲,設計日趨同質化,二來是產品質量不穩定,三來是被網紅和設計師品牌的崛起搶占了市場份額。唱衰的聲音此起彼伏,從不消停。
但真是不好意思,零售業的未來依然屬於快時尚。
當外界還在揣測快時尚如何陷入危機的時候,別忘了,低價永遠是巨大的誘惑,這個天然基因是快時尚決勝未來的絕對優勢。
「感謝各位顧客對於優衣庫的支持與厚愛,目前官方旗艦店的雙十一活動商品已經售罄,顧客如有需求,請前往優衣庫實體門店選購精選優惠商品。11月12日凌晨開始官方旗艦店將逐步補貨上架並恢復正常營業。」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上午,優衣庫天貓旗艦店即掛出了全店售罄的公告。這是「雙11」歷史上,優衣庫第一次出現所有商品均售罄的情況,並且還是在「雙11」開始不到半天的時間。
據相關消息顯示,11月11日0點30分左右,優衣庫位居熱門行業商家銷售額排名榜首,其身後是蘇寧易購、耐克、榮耀、小米。今年「雙11」,優衣庫創造了2分53秒銷售破億元的記錄,成為天貓全品類最快破億的品牌。
網際網路的興起得益於低價,雙十一的快速壯大是因為早期的「全場五折」,而如今優衣庫實現線上線下價格策略,當然會引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網際網路與傳統零售的渠道衝突早已被證偽,如今早已不存在線上線下之爭。品牌能做的事情,無非是想清楚自己手上有什麼牌,打好這一手牌,放棄無謂的跟風冒險。這也正是快時尚品牌大多選擇謹慎觸網的原因,在各類品牌蜂擁扎進網際網路的時候,快時尚反倒是「慢」的。在遲滯幾年之後,ZARA,H&M,UNIQLO等終於開始發力線上,其中UNIQLO無論是APP還是微信公眾號,在新媒體端均有出彩表現。
但即便如此,以快速拓店著稱的KM仍然固守線下,在快速擴張首戰告捷之後並未急於發展線上銷售,反倒是繼續持續鞏固線下戰役,在線上則僅僅發力粉絲互動,截至2016年年底,其新媒體互動運營已經攬獲不少粉絲擁躉,儘管呼聲不斷,但對於電商業務依然按住不發,看似何其之「慢」,慢背後又是出於何種考量?縱觀快時尚發展史,速度是任何一個快時尚品牌最無需被質疑的能力,走或不走每一步棋,背後都是數字,都是生意,對於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KM,接下來無論有何新搞作都值得業內觀望。
隨著線上線下海內海外購物渠道的急劇增多,便利了消費者「獲得物質」的需要,但並未削減逛街打發無聊、殺時間、尋找樂趣的需求,說到底,人們依然熱愛逛街,實體經濟魅力不減。所以實體店鋪依然是零售,也是快時尚的主戰場。
之前被大肆傳播的言論:「過了30歲的80後們對質量的需求逐漸超過曾經對新鮮的渴望」,商業媒體用這類原因斷定快時尚命不久矣。
然而,消費受眾從來是有層級的,快時尚的核心消費群永遠是年輕人,成長後的80後擁有了更多的消費力和成熟的價值觀,也有了更高品質的社交需求,當然會對服裝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別忽視了一點,他們不再年輕。
關注快時尚的未來,不是要綁住舊消費群不放,而應該動態關注新的消費群,沒錯,90後,95後,這些年輕活躍的個體,他們掌握著快時尚的命脈。
年輕人有什麼特質?
熱情,尚未建立家庭,熱衷社交,著裝是重要的社交需要;對於穿衣打扮多數屬於摸索期,挖掘自己風格的階段;同時,沒錢。
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想花更少的錢穿著得體,並且在能力範圍內更多地探索個人風格,快時尚是最完美的選擇
款多,豐富,時尚,價低,既然是探索,對於品質的要求自然不會那麼高企,而時尚的設計,是每一代的年輕人都爭相追逐的。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70後,80後,90後,00後之分,每一代人年輕時都有一樣的特質。
不要刻舟求劍,不要因為自己老了,就以為當下的年輕人也「老」了。
過去的危機依然有,但這不影響快時尚占領未來
對於商場方來說,曾經,快時尚大牌是絕對吸粉的靈丹妙藥。但如今則今非昔比,選擇有很多,快時尚餐飲、新娛樂業態、場景商業、生活方式生態圈的崛起,商場方越來越有動力向曾經占過大便宜的快時尚品牌收取更高租金。即使個別快時尚大牌曾拿到1-1.5萬元/方左右的裝補,但在目前時尚零售低迷的時期,早前店鋪盲目擴張、店鋪面積過大、租金昂貴正帶來嚴重的危機。
快時尚品牌當前的發展速度確實表現出逐漸放緩,在奢侈品減價、境外購物興起、輕奢流行、潮牌逆襲、設計師品牌崛起的情況下,快時尚品牌的存在感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競爭力看似正逐步降低,有人說這是盛極而衰,但這只是自然發展規律,盛極之後進入暫時的調整期和穩定期。
年輕人依然年輕,線上線下之間的鴻溝逐漸消失,未來的快時尚仍有不可估量的想像空間!
2016-2021年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分析認為快時尚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依然是價格優勢,即「一流的設計,二流的面料,三流的價格」。而今年輕人依然年輕,線上線下之間的鴻溝逐漸消失,報告預測未來的快時尚仍有不可估量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