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電子元器件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6年電感器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電感器件 2016-12-07 15:25:41

  電感器(InduCTor)是能夠把電能轉化為磁能而存儲起來的元件。我國的電感器件行業起步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技術引進和高新電子技術的發展,電感器件產業迎來了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藉助全國彩電國產化的強勁東風,部分企業率先從國外或我國港台地區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推動了電感器件行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電感器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電感器件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2016-2021年中國電感器件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我國電感器件產量中常規電感器的份額占據的比例較大,而新型片式電感器件所占的份額相對較小。

  2015年,我國電感器年產量達297億隻,其中,片式電感(包括片式磁珠)130億隻,固定電感器104億隻,SMD電感器55億隻,其它電感器及集成組件8億隻。

  2015年我國電感行業產量情況

2015年我國電感行業產量情況(單位:億隻)

  2010年我國對電感需求量達到1512億隻,需求量同比增長29.8%,2015年底達到2245億隻,預計2016年我國電感需求量將超過2400億隻。近五年我國市場對電感需求量年均增長率超過8.2%。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電感器行業銷售規模達到93.7億元,2014年底101.4億元,截止2015年底達112.5億元,預計2016年我國電感行業銷售將達到125億元。

  2013-2016年我國電感行業銷售情況分析

2013-2016年我國電感行業銷售情況分析(單位:億元)

  2016年電感器件行業現狀:大而不強

  我國電感器件產業大而不強,因此要狠抓技術創新、產業做大做強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這三個環節,推動我國電感器產業發展。

  我國已基本建立起一個傳統與新型產品兼顧的電感器產業,並具有相當經濟規模,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定地位。但我國電感器件產業大而不強,新型片式電感器件所占的份額較小,因此我們要狠抓技術創新、產業做大做強和優化產品出口結構這三個環節,推動我國電感器產業的發展。

  調查顯示,由於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工作的開展,國內電感器件生產手段得到全面改造,生產能力大大提高,產品品種系列得到擴充,產品質量普遍得到提高並不斷向小型化、高檔次方向發展。

  這一時期,電感器件的生產基本上擺脫了落後的手工方式,普遍採用自動或半自動繞線機。固定電感器的包封大多採用自動的生產流水線,中周的裝配也使用專門的工裝和機械,測試儀表方面也進行了更新換代,不少企業都用上了進口的電橋和Q表,有的企業還添置了網絡分析儀、阻抗分析儀等。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導致電感器件行業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些原來規模較大的國有集體企業,由於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有的企業退出了市場競爭,生存下來的企業,有的進行合併重組,有的轉換機制,經過拼搏不少企業仍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這個時期,由於市場放開和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許多專門從事電感器件生產的民營企業如同雨後春筍遍地開花,這一支生力軍在整個電感行業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

  由於我國大陸優越的投資環境和龐大的市場,國外許多電感器製造商已將電感器件生產線轉移到我國,如日本的TDK、村田、東光、勝美達、相模、太陽誘電、松下,美國的線藝、AEM(蘇州),德國的愛普科思等分別在廈門、天津、東莞、上海、廣州、深圳、梅州、蘇州、珠海等地建立了新型電感器件生產企業;我國台灣奇力新、剛松、三禮等企業也來大陸建廠。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以中高檔為主,繞線貼片功率電感、片式繞線電感、疊層式片狀電感及貼片式中周線圈等,特別在高性能SMD(表面貼裝器件)電感器件方面占據很大優勢。

  我國大陸電感器件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5%左右,在國際上雖然是生產大國,但大而不強,這主要是由於常規電感器的份額占據的比例較大,而新型片式電感器件所占的份額相對較小。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電感器件行業產量正在逐步上升,但離世界強國還有一段距離,電感器件企業只有狠抓技術創新、產業做大做強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這三個環節,才能推動我國電感器產業向製造強國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電感器件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