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到《印染企業環境守法導則》,環境的壓力一步步倒逼著行業轉型升級,印染行業洗牌在加劇。
印染助劑作為紡織印染的重要原料之一用以改善紡織印染品質,提高紡織品附加值。印染助劑是精細化工產品在紡織印染行業的應用,屬於化工和印染的邊緣科學。近年來,世界紡織助劑工業及市場發展迅速,在我國,由於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紡織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紡織助劑工業發展速度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獲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面對這一信息,印染從業者紛紛表示,本以為難過的2016年即將結束,現在看來「藍瘦,香菇」的心情要延續至2017年,因為環保監督、強制關停、污染判罰註定將成為2017年的常態。
2016-2021年中國印染助劑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此次通過的環境保護稅法,將從稅收槓桿入手逼企業減排。據悉,按照立法原則,環保稅是「稅負平移」,從排污費「平移」到環保稅,與現行排污費保持一致,徵收對象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噪聲。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王清表示,相較於此前的排污費制度,環保法主要有兩點不同。一是規定了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以10倍為限,大氣污染物為每污染當量1.2~12元,水污染物為每污染當量1.4~14元。二是根據減排幅度增加一檔稅收減免的規定,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規定標準30%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
值得注意的是,與原有的排污費相比,在徵收對象、計稅依據、稅額標準等要素均保持不變的同時,環保稅法增加了一檔減稅優惠。現行制度減稅優惠只有一檔,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規定標準50%的,減半徵收環境保護稅;為鼓勵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環境保護稅法增設: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規定標準30%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多排污就多交稅,少排污則能享受稅收減免,從而迫使企業主動追求節能減排,加大環保投資,提高技術水平,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減少排放。
在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能的路上,一定會讓產業陣痛,尤其是中小企業將受到致命的打擊;此外,印染企業關停、限產,隨之而來的是染費漲價,面料漲價等紡織行業的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