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是一種由棕果果皮中提取的油脂,其用途廣泛。既可以用於肥皂等日化用品,又可以作為餅乾的食品添加劑,還可以提取為生物燃料。而且棕櫚油產出率奇高,是菜籽油的5倍、葵花籽油的8倍、大豆油的9倍。不過目前全球棕櫚油市場價格走勢及生產前景卻讓人擔憂。
據印尼政府預計,2017年棕櫚油產量將達3480萬噸,較上年大幅增加300萬噸。馬來西亞政府則預計,今年產量將達2000萬噸,較上年增加270萬噸。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國占據了目前全球棕櫚油市場八成以上的份額。
馬來西亞棕櫚油理事會認為,由於2016年至2017年旱季雨量高於往年平均水平,加之生產技術顯著提高,全球棕櫚油產量有望在2017年實現11%的增長,達到6500萬噸,尤其是年中產量將出現井噴式增長。印尼棕櫚油行業協會認為,棕櫚油將憑藉其種植和生產的規模優勢,占到全球植物油市場消費的「半壁江山」。
然而,產能的快速提高卻遭遇需求量增速放慢和出口條件惡化的尷尬。例如,印度作為棕櫚油消費大戶,由於國內替代產品供給能力增強,預計2017年有可能要大幅削減棕櫚油進口;又如,今年歐洲議會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剛批准了2020年前逐步停止棕櫚油用於提取生物燃料的法案,同時要求出口商提供可茲證明「環境友好型種植過程」的文件,貿易壁壘顯著增強。因此,全球棕櫚油市場近來維持低價走勢,馬來西亞布爾薩棕櫚油基準價格多次跌至歷史低點,總體水平僅為2014年中期的一半。上述市場行情使得印尼、馬來西亞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棕櫚油出口大國外貿形勢大受打擊,前兩年由於價格看漲而迅速增加的產能也出現了「過剩之憂」。
據2016-2021年棕櫚油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和供應國,其年出口規模高達2600萬噸,出口額約為178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12%,約40%的印尼農戶與該行業息息相關。與此同時,進口規模達到印尼棕櫚油15%的歐盟,卻一直批評印尼在棕櫚油生產過程中造成了森林退化、環境惡化和童工等人權問題,還以反傾銷為名一舉將印尼棕櫚油進口稅從8.8%提高到23.3%。印尼《雅加達郵報》刊發社論批評歐洲議會是「為歐盟植物油生產商謀取不正當競爭優勢」,印尼前貿易和農業部副部長、現任全國農業經濟聯合體主席巴育抨擊歐盟這一做法是「徹頭徹尾的利益之爭和暗箱操作」,印尼政府也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仲裁要求。
為應對棕櫚油市場現狀,近日印尼與馬來西亞聯合研發一款棕櫚油種植管理系統(Quarto),成為訴諸多邊貿易組織外的另一條出路。該系統除了提供更能反映市場供求情況的管理方案,還具備高解析度的成像功能,可以監控種植和生產過程,以防範和減少環境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