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家電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我國家電回收市場現狀分析
 家電 2017-04-05 14:05:30

  近幾年來,我國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不斷增高,廢舊電子垃圾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而廢舊家電是使用頻率僅次於智慧型手機、電腦之外的電子產品,成為電子垃圾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廢舊家電逐年增長,隨之中國家電回收的市場如何,下面對中國家電回收市場現狀進行分析:

我國家電回收市場現狀分析

  從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廢棄家電的回收現狀仍不樂觀。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需要報廢的家電總量在2000萬台以上,其中電冰箱約為400萬台以上、洗衣機約為500萬台以上、電視機約為500萬台以上,再加上其他廚衛電器設備,每年報廢的家電數量驚人。像這些廢舊家電如果不加以回收的話,一方面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另一方面也是對其剩餘價值的極大浪費。

  近日,有相關媒體報導稱,國內的廢棄家電被回收之後,能夠真正進入正規渠道,實現環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僅僅有20%。剩下的80%有的進入二手渠道,有的則被暴力拆解。而這種情況不僅會降低廢舊家電的二次利用率,甚至最終還會造成嚴重污染。

  相比於國內,國外不少國家的廢舊家電回收機制已經相對比較完善。比如德國早前出台的一項電器回收法案規定,電器零售商有義務免費提供電器回收服務,個人只要前往離家最近的電器零售商,就能免費處理大部分廢棄家電。該法案規定,對最長不超過25厘米的小型家電,如電吹風機、手機、收音機等,可以交給任一電器零售商回收,無需購買新電器;大型家電如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由占地面積超過400平方米的大型電器商,或是庫存及中轉面積大於400平方米的在線交易電商負責免費回收,但前提是個人必須同時向該零售商購買一台同類功能的新電器。

  而在日本,為了能夠更好的回收廢舊家電,政府早於1998年出台了《特定家庭用機器再商品化法》,明確了家電廠商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義務。日本的廢舊家電不但不能賣錢,處理時還要花錢購買「家電回收券」,並預約上門回收。儘管日本的這種精細回收成本較高,但能促使資源利用最大化,不會出現回收業者「挑肥揀瘦」的情況,因此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環境。

  其實,我國政府對於廢舊家電的回收問題也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2016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的有關人士表示,下半年,我國第一部關於電子垃圾治理的法規《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出台。按照《條例》的規定,家電經銷商和售後服務機構有義務回收廢舊家電。如果家電經銷商和售後服務機構不接受生產企業委託或拒絕消費者交售廢舊家電的,以及回收的廢舊家電不交處理企業處理的,最高可處以10萬元的罰款。

  分析家電回收市場現狀,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當務之爭,如今,人們對環保問題日益關注,而企業以及家電經銷商的回收工作在業內看來,也並非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2016-2020年中國家電行業深度調研報告表示,消費需求升級已經成為家電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讓消費者家中的老舊及廢舊產品順利淘汰或將成為企業打開市場的一條新出路。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家電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