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華東房地產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上海二套房政策分析
 上海房地產 2017-06-28 15:37:37

  樓市調控政策出台後,大多數城市均上調了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商業住房貸款從原來的最低首付3成(或3.5成)上調至最低4成。像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商貸首付最低5成,甚至7成。二套房貸款利率,大多數城市仍按基準利率的1.1倍執行。以下對上海二套房政策分析

  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主任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上海房地產新政,今後上海居民如果擁有一套房,在購買二套房的時候,不管第一套的貸款結清與否,都將按照第二套標準繳納首付款。2017-2022年中國上海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此前上海居民購買第二套房,若第一套房的貸款已經還清,則第二套按照第一套的標準執行,只需繳納30% 的首付比例。

上海二套房政策分析

  2017年上海二套房限購政策

  一、買房繳納社保由2年提高到5年,且單身人員不得購房

  1、要求從嚴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提高非上海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年限,從自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內在上海市累計繳納2年以上,調整為自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5年及以上。

  2、企業購買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滿3年及以上,若其交易對象為個人,按照本市限購政策執行。同時,為進一步規範交易行為,限購審核將前置至交易備案環節。

  二、二套房首付比例為普通住房50%,非普通住房70%

  1、對擁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

  2、購房人在申請貸款時還應承諾首付款為自有資金,違反承諾則作為失信行為信息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

  三、購房嚴禁使用首付貸、過橋貸款

  嚴禁房地產開發企業、房產中介機構從事首付貸、過橋貸及自我融資、自我擔保、設立資金池等場外配資金融業務。對各類非正規金融機構為房產交易提供各種形式金融業務行為開展專項整治。

  四、鼓勵企業自建人才公寓

  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單位自建人才公寓(單位租賃房),向職工出租。

  2017年上海二套房認定標準

  1、貸款買過一套房商業貸款已結清再貸款買房——算首套若貸款未結清——算二套

  2、個人名下有兩套房的商業貸款記錄一套已還清另一套未還清此時再貸款認定為二套房以上

  夫妻兩人一方婚前買房使用商業貸款另一方婚前購房用的是公積金貸款婚後兩人想要以夫妻名義共同貸款若貸款已還清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借款人償付能力信用狀況等具體因素靈活把握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若貸款未還清——算二套房以上

  3、準備結婚兩人還沒有領取結婚證一方名下有房產和房貸未還清另一方沒有任何房產和房貸記錄現在兩人一起購買新房登記兩個人名字沒有貸款記錄的人申請貸款二人因共為產權人從銀行按揭貸款買房算二套。

  上海二套房契稅交多少

  根據上海二套房契稅的規定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所購買的上海二套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需要按照1%的稅率徵收上海二套房契稅;所購買的上海二套房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需要按照2%的稅率徵收上海二套房契稅。

  上海二套房貸款利率是多少

  根據上海二套房契稅的規定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上海二套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60%,上海二套房的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由於不同得到銀行,上海二套房貸款利率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具體貸款利率由上海各大銀行的貸款利率來決定。

  上海二套房貸款流程

  1.購買上海二套房借款人提出貸款書面申請並提供一下資料:

  (1)上海二套房買賣雙方簽訂的經過有權部門簽訂的上海二套房交易合同;

  (2)所購上海二套房的產權證明文件及房屋共有人同意出售的文件;

  (3)購買上海二套房借款人家庭財產證明和收入證明;

  (4)購買上海二套房借款人合法有效的身份證明

  (5)借款人及共有人同意以所購房屋作抵押的文件。

  2. 上海二套房買賣雙方在貸款行開立帳戶,購買上海二套房者將首期購房款足額存入貸款行指定的帳戶。

  3.經過貸款行調查、審查和審批後,購買上海二套房借款人與貸款行簽訂借款合同和《劃款扣款授權書》。

  4.辦理上海二套房過戶、保險、公證和抵押登記手續。

  5.移交產權證明。借款人將已辦妥抵押登記手續的上海二套房所有權證、上海二套房他項權證和所購上海二套房的保險單(正本),一併交貸款行抵押。

  6.劃付貸款。在上述手續辦理完畢後,貸款行將貸款劃入借款人在貸款行開立的帳戶內,再根據《劃款扣款授權書》的授權,將貸款一次性從借款人帳戶劃入售房者帳號。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上海房地產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