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地區相關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
 智能製造 2018-03-30 11:05:43

  智能製造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已成為製造業重要發展趨勢,對產業發展和分工格局帶來深刻影響。相對工業已開發國家,推動我國製造業智能轉型,環境更為複雜,形勢更為嚴峻,任務更加艱巨。以下對智能製造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

  2017-2022年中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在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達到1.955萬億美元,在全球製造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為19.8%,超過美國1.952萬億美元的總產值。此後中國製造業產值高居全球第一。隨著製造業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我國智能製造發展趨勢裝備產業呈現較快的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0億元。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

  落地智能製造, 緊跟全球發展競爭形勢。過去製造業由於加工貿易和中低端商品加工並不要求技術和創新,中國製造業水平並未隨經濟總量一同攀升,同時導致大量高附加值產品依賴進口,由於無法輸出高附加值產品,我國高端製造業中只有少數領域有企業能夠在世界立足。現從五大趨勢來分析智能製造發展趨勢。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一:製造全系統、全過程應用建模與仿真技術

  建模與仿真技術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工具與手段。基於建模的工程、基於建模的製造、基於建模的維護作為單一數據源的數位化企業系統建模中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涵蓋從產品設計、製造到服務完整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業務,從虛擬的工程設計到現實的製造工廠直至產品的上市流通,建模與仿真技術始終服務於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為製造系統的智能化及高校眼珠與雲頂提供了使能技術。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二:重視使用機器人和柔性化生產

  柔性與自動生產線和機器人的使用可以積極應對勞動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漲。同時,利用機器人高精度操作,提高產品品質和作業安全,是市場競爭的取勝之道。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自動化製造裝備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日趨廣泛,在汽車、電子設備、奶製品和飲料等行業已大量使用基於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線。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三:物聯網和務聯網在製造業中作用日益突出

  通過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系統,整合職能機器、儲存系統和生產設施。通過物聯網、服務計算、雲計算等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構成製造務聯網,實現軟硬體製造資源和能力的全系統、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透徹的感知、互聯、決策、控制、執行和服務化,使得從入場物流配送到生產、銷售、出廠物流和服務,實現泛在的人、機、物、信息的集成、共享、協同與優化的雲製造。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四:普遍關注供應鏈動態管理、整合與優化

  供應鏈管理是一個複雜、動態、多變的過程,供應鏈管理更多地應用物聯網、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達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傾向於使用可視化的手段來顯示數據,採用移動化的手段來訪問數據;供應鏈管理更加重視人機系統的協調性,實現人性化的技術和管理系統。企業通過供應鏈的全過程管理、信息集中化管理、系統動態化管理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進而縮短了滿足客戶訂單的時間,提高了價值鏈協同效率,提升了生產效率,是的全球範圍的供應鏈管理更具效率。

  智能製造發展趨勢五:增材製造技術與工作發展迅速

  增材製造技術(3D列印技術)是綜合材料、製造、信息技術的多學科技術。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的沉積、粘合材料,採用分層加工或疊加成行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來生成各三維實體。提突出的特點使無需機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資料庫中生成任何形狀的物體,從而縮短研製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三維列印與雲製造技術的融合將是實現個性化、社會化製造的有效製造模式與手段。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製造發展趨勢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我國製造業尚處於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數位化並存,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不平衡的階段。發展智能製造面臨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受制於人,智能製造標準/軟體/網絡/信息安全基礎薄弱,智能製造發展趨勢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不足,缺乏國際性的行業巨頭企業和跨界融合的智能製造人才等突出問題。我國發展智能製造最大的潛能,是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對智能解決方案的本土化需求。「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製造業提質增效、由大變強的關鍵期,如何抓住智能製造這個核心,讓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考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智能製造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