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是我國的主要發電形式,長期占據總裝機容量和總發電量的七成左右比例。火力發電包括燃煤發電、燃氣發電、燃油發電、餘熱發電、垃圾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具體形式。下面進行火力發電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2016年,我國6MW及以上電廠的發電設備利用小時下降至3785h,6MW及以上火力發電設備利用小時下降至4165h。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十二五」期間火電投資和建設持續增長,而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於電力需求放緩,同時高速發展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與火力發電形成競爭,共同造成了火電產能過剩的現狀。
火力發電行業分析表示,基於我國資源國情和各類發電形式的技術經濟性,燃煤發電長期占據我國發電領域和火電領域的主導地位。2016年我國火力發電裝機容量為105388萬kW,其中燃煤(含煤矸石)發電裝機容量占89.4%;火力發電量為42886億kWh,其中燃煤(含煤矸石)發電量占91.1%。
通過對火力發電行業技術特點分析,2016年我國煤炭消費量下降4.7%,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2.0%,比上年下降2.0個百分點;燃煤(含煤矸石)發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57.3%,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燃煤(含煤矸石)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65.2%,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均延續了下降趨勢。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煤發電建設,化解產能過剩局面。
隨著政策變化,煤電投資和建設逐步降溫,2017年1—2月火力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同比小幅回升,產能過剩局面初步得到遏制。預計「十三五」後期火電產業形勢依然嚴峻,對於燃煤發電建設的風險預警機制將繼續發揮作用。國家能源局將通過經濟性、裝機充裕度和資源約束三項預警指標,設置綠色、橙色和紅色評級,指導地方政府和企業有序規劃和建設煤電項目。
通過對火力發電行業技術特點分析,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2015年,全國新投運脫硫機組0.53億千瓦,累計投運8.2億千瓦,占現役火電機組容量的82.8%;新投運脫硝機組1.6億千瓦,累計投運脫硝機組8.5億千瓦,占現役火電機組容量85.9%。從目前進展看,全國火電脫硫脫硝工作已接近尾聲。
但與此同時,國家已將火電行業環保政策重心開始移向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根據2015年12月的《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力爭實現超低排放,全國有條件的新建燃煤發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水平。我們認為,「十三五」期間,國家在火電行業環保關注點將從脫硫脫硝轉向超低排放。以上便是火力發電行業技術特點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