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二手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00萬輛。目前二手車市場的商業險投保率不足20%, 一方面因為二手車本身價格便宜、消費者不願意支付額外的商業險;另一方面由於二手車車況的巨大不確定性,導致了保險定價的難度和不合理性。那麼車險市場發展趨勢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車險市場分析得知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汽車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和消費者風險意識的增強,我國機動車輛保險行業發展迅猛,保險收入逐年上漲,同時相關的汽車保險及其配套服務也越發顯得重要。我國汽車保險行業跟我國汽車保有量呈現正相關的關係,2017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與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2304萬輛,增長11.85%,與此同時,2017年我國汽車保險行業收入約為7226億元。
未來的車險定價將實現「以人為本」,也就是「從人主義」。車險的定價因素將直接與駕駛人的駕駛習慣與行駛里程掛鉤,通過駕駛行為來判定車險價格,可能會使車險由原來的一年買一次變成可以一個月買一次。一個具有良好駕駛習慣的車主,可能只需要支付原本保費的30%左右,而駕駛習慣不佳的車主,則會在原本保費的基礎上繼續上漲。
國內傳統的汽車保險定價,通常是以車型和其購置價為主要依據。未來中國車險業,同樣的一款車,不同的人開,保費價格會完全不同。這個不同可能是取決於投保人本身的駕駛行為,還可能會以投保人本身的年齡、職業、家庭狀況為標準。
中國財險市場龍頭公司的優勢極其明顯。主要體現在綜合成本率和市場占有率方面。 2007-2017年,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三大巨頭財險公司共占財險市場份額的65%左右,這一數據有所波動,但在十年來相對穩定。 2012年保險牌照逐漸放開以來,市場競爭有所加劇,三大龍頭企業的市占率略有下滑。
但商車費改以來,龍頭公司的競爭優勢再次體現, 2016年以來市場集中度再次提升。
龍頭公司優勢另一反面體現在綜合成本率。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太保產險2017年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6.2%, 97%和98.8%,在行業中處於優勢地位。大部分中小型險企的綜合成本率高於100%。在監管逐漸加嚴的環境下,規模化優勢將會使龍頭公司受到的影響變小,強者保持強勢。龍頭險企在綜合成本率上的優勢也使其占有了市場上大部分營業利潤。
財險市場的大部分利潤歸屬於龍頭公司。在2016年,營業利潤排前十的財險公司占財險行業總營業利潤的比例高達98.66%,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安邦財險、太保產險這前四家營業利潤占總利潤達87%。有34家財險公司營業利潤為負,在年鑑統計的80家財險公司中占很大比例。
通過對車險市場發展趨勢的簡單解析得知因此,今後要從兩個方面著手推動汽車保險業發展。一是對原有汽車保險相關制度進行改革。例如,加大賠償力度、制定更合理的車險費率、不斷創新保險產品等,切實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二是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科學合理對策。加強監管力度,出台相應政策,才能促進汽車保險的健康發展。隨著外部環境改善,我國機動車參保率有望逐年升高。2013年,我國機動車參保數量達到了1.47億輛,參保率達到了58.62%,2016年參保機動車數量約為1.84億輛。據此預測,到2022年我國機動車參保率將在2.75億輛左右。好了,以上便是筆者對車險市場發展趨勢的簡答解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