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母嬰保健行業市場規模2.9萬億元,保持兩位數擴容態勢。隨著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母嬰市場進一步活躍起來。除了寶寶的衣食住行,孕媽媽的生產保養和產後修復也成了當下備受關注的話題。以下對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
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2010年中國母嬰保健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萬億元,2016年已經上升至2.2萬億元,CAGR達14.2%,且增長速度呈上升趨勢。母嬰保健行業分析預計,2018年中國母嬰保健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未來10年將保持20%-30%的高增長率。
2010-2018年中國母嬰保健行業市場規模(百億)
伴隨著育兒理念和消費理念的不斷升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決策,除了媽媽的主要參與外,更多家庭成員逐漸參與其中,並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預計到2018年年末,中國母嬰家庭群體規模將達到2.86億,與2010年相比,增長21.2%。伴隨著家庭決策結構不斷優化和母嬰家庭人群迅速擴張,母嬰保健市場潛力巨大。現從五大市場現狀來分析母嬰保健行業現狀。
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雖然在某些城市,當地母嬰品牌的專營店做得相當不錯,但都是小範圍的,跨區域的成功典範極少。大多數國內專營店還在二三線苦苦爭奪本地市場,並且在服務、供貨體系等方面還處於學習與建設階段。
「外國品牌做一線市場,中國品牌做二三線市場。」經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母嬰食品、用品以國外品牌為主,而在二三線城市,則是地方性品牌拔得頭籌,並且在有些城市,當地第一品牌的母嬰用品店有非常強的控制力。「大地方開小店,小地方開大店。」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在一線城市,由於各種百貨商場、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興盛,大部分母嬰產品在這些渠道銷售,所以母嬰專營店一般以小店的形式作為這些渠道的補充;而在二三線城市,則恰好相反。
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母嬰幼兒用品涉及服飾、塑膠、輕工、電子等數十個行業,廣泛而分散。現在大部分的母嬰幼兒用品賣場僅限於用品、服飾、食品等商品,而日用品、起居用品、孕婦的特殊用品、工藝禮儀不是很全,並且由於母嬰幼兒產品涉及範圍廣,造成了產品牌子雜,質量參差不齊。母嬰幼兒用品市場缺乏專一的、系統的、綜合的供銷組織。
國內的母嬰用品和護理服務的銷售仍採用「你來我賣」、「賣完完事」的傳統方式接待顧客。單調、滯後的銷售方式造成產品和服務滯銷。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由於母嬰兒消費品群體的特殊性,該行業需要社區服務、體驗服務、便利式營銷、親情式營銷等打擾的銷售方式。只有多種服務形式才能為該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
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目前,母嬰產品和護理服務呈兩個極端:一方面,高昂的進口產品和護理的價格令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比如童車的價格動輒七八百甚至上千元;另一方面,質低價廉的產品又不能適應廣大中層消費者的需求。中端產品在中國是個空白,消費者呼喚適合中國市場的中端品牌。
母嬰保健行業現狀分析,在「嬰幼兒」數量不斷增長的同時,隨著近年來國內經濟水平提升和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家庭在對「嬰幼兒」的消費支出也正逐漸提高。母嬰保健行業在整體消費升級的動力驅動下疊加新一輪的周期性上升趨勢,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