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髮行業的用戶保持60%-80%的增長幅度,預計2019年中國植髮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62.7億元。3D植髮技術不僅能保證移植後毛囊的成活率和營養供給,還可以根據不同移植部位對毛髮生長方向、角度、密度的不同要求,做出精細的調整和再分配。以下對植髮機行業現狀分析。
植髮機行業現狀分析2017年,中國有植髮需求的人群平均年齡為34歲,90後需求量大幅上升,占比達到36%,即將趕超占比為39%的80後。植髮機行業分析指出,「植髮」這一關鍵詞的網絡傳播熱度始終保持在高位,平均指數在500以上。中國脫髮群體的龐大數量及植髮需求帶動了植髮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中國男性脫髮發病率高,以男性消費為主導的植髮項目是撬動男性醫美消費市場的重要支點。隨著消費升級和男性醫美意識的提升,植髮以及其他「頭上生意」必將產生更大的市場空間,國內植髮市場已處於行業爆發的臨界點。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植髮機行業現狀。
關於醫師背景,我們需要關注哪些要素呢?在一位醫師的個人簡歷中,首先可以看的是他的出身,也就是畢業院校,相關進修經驗等等,科班出身與否能決定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功底。但這並非決定性因素,身為一名好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是最重要的,所以第二要關注的就是從業時間,尤其是與植髮相關的從業時間,因為部分植髮醫師其實是從整形美容的大類別中轉過來的,不是說「轉行」不好,如果兩頭經驗都很豐富,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一方面可以在知網上搜索,看該醫師是否發表過相關研究論文,或者是否具備教授的職稱等等。另一方面可以查閱新聞資訊,如果有研發出得到業內認可的技術成果,那該醫生的技術水平必然是值得信服的,比如近期得到許多權威媒體轉載宣傳的3D植髮技術,就是由新生植髮院長張春傑帶領院內毛髮種植研究院的一班同事,潛心多年研究出來的。
通過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獲知評價,還是相對比較靠譜的一種方式,尤其如果你認識一些醫生、護士,或者跑醫療圈的記者,甚至一些醫藥代表等,向他們打聽,可信度就更高了。通過脫髮患者打聽好的醫生和醫院也是一條門路,但是,通過這種方法得到的信息一定要謹慎對待,畢竟每個人情況都不同。
未來幾年植髮及相關產業的潛在市場空間將達500-1000億。經過近10年大量手術實踐經驗的錘鍊,中國本土植髮醫生在技術熟練度和精細程度上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