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美容保健服務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2年美容行業政策分析
 美容 2022-04-11 15:58:42

  目前我國約有7.1萬家美容相關企業,針對美容行業亂象,整頓政策近來頻頻。雖說是美容行業算是暴利行業,但其稅費淨支出占淨利潤比例較高,也存在較大的涉稅風險。以下對2022年美容行業政策分析。

  相較於需要手術的醫美方式,非手術的輕醫美則更加的安全、靈活,且恢復期更短,成為越來越多愛美者的選擇。2022-2027年中國美容護理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1年美容項目中,輕醫美市場規模占比為49.2%,與手術類項目差距不大。

2022年美容行業政策分析

  隨著中國醫療美容行業透明度、行業規範性的逐步提升,美容細分賽道競爭格局將加速重構,美容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成為醫療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熱門賽道。現從四大標準來分析2022年美容行業政策。

  (一)嚴厲打擊非法開展醫療美容相關活動的行為。

  醫療美容執業活動必須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具備法定條件,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不得違法採購、使用醫療美容類藥品和醫療器械,不得發布醫療廣告或變相發布廣告。重點加強生活美容服務機構監管,查處生活美容服務機構及其他機構和個人未取得相應資質開展醫療美容服務,以及醫師到非醫療機構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行為。重視投訴舉報線索,鼓勵有獎舉報,嚴肅查處利用賓館酒店、會所、居民樓違法開展醫療美容行為。

  (二)嚴格規範醫療美容服務行為。

  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醫療機構對本機構依法執業承擔主體責任,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要建立並落實依法執業自查工作制度,加強投訴管理,排查執業風險,消除安全隱患。醫療機構應當嚴格落實《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管理的通知》(粵衛規〔2020〕3號)要求,進行醫療美容項目和醫療美容主診醫師備案,認真落實醫療質量核心制度,規範醫療美容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嚴禁聘用非衛生人員、超範圍開展診療活動;嚴禁「以次充好」,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藥品、醫療器械和消毒器械;嚴禁發布虛假醫療廣告以及服務資訊類信息;嚴禁違規分解手術項目;嚴禁價格欺詐,以及不按規定項目名稱和標準收費。

  (三)嚴厲打擊非法制售藥品醫療器械行為。

  未依法取得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合法資質的,嚴禁從事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活動。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要按照《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管理,依法生產、守法經營。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醫療機構應當向有生產經營資質的企業購買藥品、醫療器械,落實進貨查驗制度,按照適應證依法合理使用醫療器械,嚴格醫療用毒性藥品和麻醉用藥品使用。

  (四)嚴肅查處違法廣告和網際網路信息。

  醫療美容廣告屬於醫療廣告,非醫療機構不得發布醫療廣告。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醫療機構發布醫療廣告,嚴格按照《廣告法》和《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依法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並按規定發布醫療廣告。未經依法審查取得批准,嚴禁發布醫療廣告,或以新聞形式、醫療資訊服務專題(欄)、健康科普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廣告、虛假信息。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起步稍落後於日本及韓國,但得益於人口紅利,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未來有望遠超日韓。國內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物、四環醫藥等醫美巨頭公司擁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掌握核心原材料和行業話語權,但與國際醫美龍頭企業相比較,仍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

  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美容行業政策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美容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