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核電預計每年核准6-8台,目前我國核電站通過核裂變能進行發電。2022年全球一致對近三十年核電發展看好,各國開始考慮發展可靠核電,一系列舉措將核電成為能源轉型新趨勢。以下對中國核電發展現狀分析。
全球範圍內大多數用於發電的在運及在建核反應堆採用壓水堆技術。根據2018-2023年中國核電設備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統計,截至2022年 02月28日,全球在運核電反應堆共439座,其中採用壓水反應堆技術的共304座,占比達到69.3%,相較於2017年(65.2%),壓水堆核電站占比提升約4個百分點。
核電具有技術密集、資金投入大等特點,同時涉及安全和公眾輿論,因此核電是一個由政策把控的行業,國家通過發放路條控制新建核電站的審批和開工。現從三大市場狀況來分析中國核電發展現狀。
2021年中國共有16座核電站投入運行,運行核電機組達49台。其中,裝機容量排名前三的是陽江核電廠、福清核電廠、田灣核電廠。從核電站類型來看,全國在運的核電站均為沿海核電站,內陸核電站的數量為0。截至 2022年02月28日,我國所有在運、在建核電機組均為沿海核電站,在運的核電機組共53台,裝機容量約5465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共19台,總裝機容量約2148萬千瓦。其中,在建機組中有一半以上採用的是華龍一號。此外,徐大堡4號機組已獲得核准,暫時還未澆灌第一罐混凝土。
在核電站的生產運營方面,2022年,全國累計發電量為74170.40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94%。同時,與2021年相比,2022年我國核電站的發電量、上網電量均有所增長,其中,發電量同比增長5.02%,上網電量同比增長4.89%。
從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變化趨勢來看,2017-2022年,利用小時數均在7000小時以上,並呈總體提升趨勢。2021年上半年,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3771.95小時。核電設備利用小時7453小時,同比提高59小時;火電設備利用小時4216小時,同比降低92小時,其中煤電4340小時,同比降低89小時;併網風電設備利用小時為2073小時,同比降低10小時;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1281小時,同比降低10小時。
考慮現下我國在建核電裝機市場建設進度順利,2022年將大機率按期投運國內市場。目前核電所在行業特殊,技術壁壘和進入門檻都較高,因此核電業務的毛利高於其他行業。
以上就是中國核電發展現狀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