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加速發展肥牛型肉牛,可是現在市場發生了變化,競爭日益加劇,利潤明顯下滑,國內消費趨於飽和,每年退出和進入市場的大體各占5%。受此影響,供港活牛已由18萬頭-20萬頭下降到目前的3萬頭-5萬頭,同時利潤亦下降了。
對滬、蘇、浙84家星級賓館調查,注意到市場上一個新的變化,其中有30家消費的是進口犢
牛肉,其中四星、五星級賓館居多。據粗略估計,上海、杭州每年烹調加工歐美風味白牛肉菜餚的原料肉需求量在1萬噸左右,進口價每公斤12-35美元,是肥牛肉價的4-10倍。國內生產的犢牛肉價每公斤80-150元,目前只占上海、杭州市場的百分之幾。
在國外,小牛肉和小白牛肉屬高檔牛肉。小牛肉是指養到18月齡內的小牛,其肉質鮮美、細嫩。養到4-5月齡、體重100-200公斤時屠宰的肉稱小白牛肉,其肉質柔軟多汁,味道非常鮮美。生產犢牛肉的品種,以乳用公犢為最佳,肉用公犢次之,哺乳期間就開始育肥,犢牛生後日餵牛乳或脫脂乳5-6公斤,從20日齡起餵代乳料3-5公斤;29-150日齡日餵脫脂乳2-6公斤,含鐵量很低的混合精料2公斤,乾草1-3公斤;151-185日齡日餵脫脂乳6公斤,混合精料5公斤,乾草1公斤。
據調查,犢牛收購價每頭3000元,
飼料、脫脂乳、牛乳成本1000-1100元,勞力成本150元左右(1人管理幾十頭),總成本每頭1600元左右,投入產出比1∶1.6-1.65,經濟效益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