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汽車零配件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中國汽車及零部件質量的現狀與前景[一]
 汽車及零部件 2006-03-13 08:15:00
    車之殤——6大問題困擾有車一族
    根據J.D.Power的新車質量調查顯示,我國國產新車的質量在逐步提高,但這提高的部分卻完全被車輛絕對的保有量的增長所淹沒了——根據另一項數據顯示,我國消費者對汽車質量的投訴正逐年上漲,在各項商品投訴總數量排行上,2005年,汽車殺入三甲。那麼,究竟是哪些問題在困擾著我們的消費者呢?

    3月,對於中國人,往往會想起兩件事:學雷鋒和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而後者經常是一個令部分商家如坐針氈的日子。即便如此,他們也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一年365天,只有到3月15日這麼一天讓人惶恐,而其餘的364天,還可以繼續優哉游哉地「往米中摻沙」。在汽車領域,美國人給這種「摻沙的米」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檸檬車」,檸檬,就是那種黃色的,兩頭尖尖的水果,之所以稱那些存在質量問題的車輛為「檸檬車」,是因為檸檬的味道嘗起來酸酸的,就像那些買了劣質車的消費者的心理感受。

    2005年下半年中國汽車質量與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
    ■ 汽車用戶投訴構成
    ■ 汽車產品質量投訴內容及構成

    ● 汽車質量問題較突出
    從消費者購買汽車的那一刻起,部分不幸的車主就與修理廠結下了不解之緣,保修記錄單一張接著一張,車卻似乎永遠也修不好,有的汽車質量問題甚至嚴重影響消費者人身安全。

    2004年8月29日,3頭毛驢拉著一輛寶馬轎車停在北京西北四環路附近。就職於上海沙礫廣告公司的林某2003年11月在杭州購買一輛進口寶馬,該車先後出現11項電腦故障,在退車無果、屢修屢壞的情況下,車主上演了這起毛驢拉寶馬的投訴劇。據了解,林先生在2004年3月曾將寶馬車拉到寶馬代理商北京某家公司維修,暫時修好了。但是半個多月後,寶馬車的故障卻越來越多,前側車窗玻璃放下來之後就再也關不上了,200多萬元買下的寶馬變成了癱瘓的「病馬」。事後,經寶馬公司的斡旋,車主林某收回了自己的投訴。

    ● 零部件沒有質量標準
    一些汽車零部件缺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OEM與零部件供應商責任不清。

    2000年12月25日晚,湖南省長沙市小吳門地段,過路人陸某被一輛三菱帕傑羅V31越野車從後面撞倒,頭骨裂開,腦部嚴重挫傷。事故發生後,據長沙市交警直屬一大隊現場勘查,未發現制動痕跡,確認帕傑羅因制動失靈導致此次事故。2002年3月27日,陸某向長沙市芙蓉區法院遞交訴狀,以人身受到損害為由,向肇事車主李某及日本三菱汽車工業株式會社索賠336.4萬元。在調查中,湖南省技術監督局經檢驗認定,事故系帕傑羅制動油管磨損破裂,制動油外泄,致使制動失靈所致。日本三菱汽車工業株式會社則認為,事故汽車不是由該公司生產的,而是由漢壽某汽車改裝廠生產的,該公司不應承擔責任。缺乏明確的責任認定引起了各方面的推委,雖然最終三菱向受害者進行了公開道歉,並召回了中國境內的7萬多輛帕傑羅V31、V33越野車,但整個事件的過程還是讓消費者寒心。

    ● 偽劣零部件充斥市場
    目前汽車維修市場出現較多的假冒零配件主要是一些經常更換的部件,如汽車「三濾」配件(空氣濾芯、機油濾芯和汽油濾芯)、離合器、制動摩擦片等,而且假冒配件和正品配件零售差價最高達到10倍。

    配件流通市場上的「正廠件」和「副廠件」一說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部分消費者因為貪圖偽劣零部件的廉價,也為假冒產品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溫床。

    ● 汽車質量問題檢測難
    檢測機構少是當前汽車行業的通病,有的機構技術標準或設備缺乏,不能承擔事故車輛或進口產品的檢測。因為檢測手段不足,一些質量問題根本檢測不出來,現有水平能做的檢測收費也非常高,一般的轎車檢測一次也要10萬元以上,消費者根本承受不了。因此面對質檢,許多消費者都選擇了放棄。

    ● 廠商保修承諾不合理
    目前的汽車保修期是使用年限或行駛里程數兩個標準,只要達到其中之一即超過保修期。然而,對於汽車這種產品,常見的1年4萬公里的保修期是否合理已經成為各方爭論的話題。

    消費者王某反映其購買的汽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行駛距離剛剛超過4萬公里,車內空調突然無法使用。更換新的空調消費者需支付7 000餘元。消費者認為該汽車購買時間不長而且空調並不經常使用,付費修理是不合理的。由於廠家的維修承諾比較粗糙,並不細分主要部件和整體維修的時間和範圍,使類似王某的問題難以解決。

    ● 企業「店大欺客」
    一些知名的大企業憑藉自己的優勢地位對消費者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無故拖延,調解投訴難度頗大。

    2001年12月26日上午11時整,隨著武漢森林野生動物園總經理趙軍「開始砸車」的一聲令下,五名年輕力壯的員工揮舞著木棒、鐵錘砸向一輛奔馳SLK230轎車。該款奔馳轎車從天津開回武漢沒多長時間,車在行駛的路上就出現了故障,電腦系統紊亂,警示燈一直亮著,在隨後的洗車當中,又發現轉向機漏機油,經過反覆5次的修理,最終都沒有將車修好,要求退車又遭拒絕。武漢砸奔馳事件發生後,部分專家和媒體認為此舉不夠理智,應該走法律的途徑。可是狀告奔馳變成了天狗吃月,看起來大大的一個,可就是無法下口。首先,光是搞清楚被告的準確名稱,就讓消費者和法院相當費勁。奔馳北京辦事處拒收傳票,戴姆勒·克萊斯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則稱自己是獨立的中國法人,無權接受針對另一獨立法人的訴訟文書。汽車這樣特殊的商品,沒有相關的立法,維權實在難上加難。

    ■ 在汽車質量中,零部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然而,目前中國的汽車行業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似乎國產化率越高的汽車,其質量就越難以得到保證

    ■ 美國有一部很著名的「檸檬法」,其中規定新車在一定期限內返修2~3次就要免費為消費者進行退換。而之所以稱之為「檸檬法」,是因為出現質量問題的新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吃檸檬,真是酸到心裡

    誰來捍衛汽車質量
    在目睹了眾多來自國產汽車的質量問題之後,筆者對於產能日益過剩並必將轉向出口的中國汽車產生了這樣的擔心:我們的出口汽車是否會淪為「三低」產品——低設計開發技術含量、低製造工藝質量、低品牌附加值。而低價格的優勢也會隨時面臨被其他國家在WTO框架內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命運。即使不談出口,那麼目前國內的汽車質量能否接受汽車產品三包政策的考驗,事實上,中國汽車產品三包政策遲遲沒能推出恐怕也與此有很大關係。

    當然,有關汽車質量的監管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此前的召回制度是一個,三包政策則是廣大消費者預期中的另一個。除了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一些機構和組織也以商業的方式參與著對汽車質量的研究和測評,進而促進整車廠商對汽車質量的改善,這其中,J.D.Power亞太公司推出的新車質量調研(IQS)是專業領域知名度較高的分析報告。而更多具有維權意識的消費者通過法律途徑捍衛自己的權力也體現出人們對汽車質量問題的關注和苛求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汽車及零部件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