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構建「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方向。2025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與供給將進一步加速,這不僅有助於滿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需求,也將對商品房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以下從多個維度分析2025年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將成為房地產新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住房城鄉建設部明確提出,各地要以需定購、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並加大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設力度。這一舉措標誌著保障房供給體系從以公共租賃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主體,向配售型保障房擴展。
例如,天津市2025年將穩步發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規劃和開工的項目已達8個;濟南市計劃在2025年開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銷售,預計將有3000餘套房源達到預售條件,並以「保本微利」的價格進行配售。此外,遼寧省計劃在2025年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南寧市的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房源也即將開售。
為提升配售型保障房的供給效率,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各地加快推進輪候庫建設,明確保障對象、准入條件、輪候排序等管理流程,並建立常態化的申請受理機制。輪候庫的建設不僅有助於摸清保障對象的需求,還能為後續的供給和分配提供精準數據支持。
例如,青島市已開發建設了輪候服務系統,基本實現申請「一網通辦」、審核「秒審秒批」、數據「實時共享」,目前已有2700戶家庭納入輪候庫排序。廣州市作為首個發布相關管理辦法的一線城市,明確要求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且不得變更為商品住房上市交易。
配售型保障房的推廣將對商品房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保障房的價格優勢可能吸引部分剛需群體,分流商品房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收購存量商品房改建保障房,可以有效去化市場庫存,緩解供需矛盾。
例如,遼寧省計劃運用專項資金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按需採購並按「保本微利」原則配售。這一舉措不僅加快了保障房供應,還為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隨著配售型保障房建設的加速推進,房地產行業將逐步形成「市場+保障」的雙軌制發展模式。房地產行業分析指出,這一模式不僅有助於滿足多樣化住房需求,還將為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例如,濟南市計劃在2025年推出3000餘套配售型保障房,天津市也將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這些舉措表明,保障房建設已成為各地房地產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5年,房地產行業將在保障房建設的推動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配售型保障房的推廣不僅有助於滿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需求,還將對商品房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未來,隨著「市場+保障」雙軌制模式的逐步完善,房地產行業有望實現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