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物流企業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運營秩序恢復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目前,支持物流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物流相關行業收費負擔等方面的相關政策陸續出台。
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明確,疫情防控期間,運輸重點保障物資的企業,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運輸重要醫用物資、重要生活物資的骨幹企業,享受優惠利率貸款;執行應急運輸任務,屬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企業,可獲得財政補償。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可以申請金融支持。交通運輸部正會同銀保監會,鼓勵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客貨運輸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及利率優惠,並把道路貨運駕駛員視同個體工商戶,在銀行貸款方面給予支持。
隨著各地國省道路防疫卡口撤銷、高速公路免費通行,大部分物流企業已經復工。同時,港口、鐵路、物流園等物流樞紐的暢通,也推動了物流行業的逐步復甦。
但受制於生產企業復工達產進度不一、運價預期偏低等因素,部分物流企業仍面臨通行難、生存難的問題。
雖然物流企業復工復產積極性較高,但由於上游企業復工復產率有限,不少物流企業依然處於「吃不飽」的狀態。部分上游企業也將經營成本壓力傳導到物流企業,運費增長難度較大。
雖然疫情形勢整體呈現積極變化,多數地方放鬆了管控,但末端管控仍然影響著物流通達能力。多個省市的快遞物流企業負責人反映,雖然復產復工已經十分普遍,但部分城市社區、鄉鎮村莊的管控仍然比較刻板,增加了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之下的物流行業發展面臨新變局。有關方面應協調打通物流「最後一公里」,精細化制定物流行業稅費減免政策,統籌推進產業鏈全面恢復,發揮多式聯運優勢降低物流成本,引導物流行業加快整合,探索和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從而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