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平台95%的酒店恢復營業,其中產生交易的酒店數實現連續4周兩位數增長。在旅遊行業仍顯低迷的當下,酒店行業已現復甦跡象。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酒店平均入住率不到20%,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民眾生活生產逐步回到正軌,大眾外出旅遊意願明顯,到2020年第二季度,酒店入住率將達到40%,並持續增長。
除了消費者的意願,近年來政府出台的多項推動旅遊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的行業政策也將成為酒店行業持續復甦的深層動力。對於有酒店投資意向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顆強有力的定心丸。
疫情期間,中端酒店體現了較好的靈活抗壓能力,在未來的酒店消費升級市場中將具有一定的優勢。而在疫情影響下,單體酒店、民宿營收嚴重下滑,行業或將面臨重新洗牌,這給投資人提供了投資的方向,重點考慮投資中端酒店。
在各種自救方式輪番上演的同時,酒店業也將迎來洗牌期。記者了解到,近日,上海將有至少四家高星級酒店集體撤牌,包括巴黎春天新世界、浦東四季等地標性酒店。
趙煥焱認為,疫情為行業變動提供了一個時間窗口契機,國內出現高星酒店集體換牌,部分與業主變更有關。「外賣也好,促銷也罷,其背後主要還是酒店需要現金流來維持運營,如果維持不住了,酒店業主肯定要進行閉店或轉讓物業以此來止損。」業內人士認為表示。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谷慧敏還分析,國際外資酒店的主要客群為跨國公司商務人員,很多住客都是入境客人,但如今國外疫情還在持續,短時間內國際商務活動受到限制,因此這些國際酒店無法接到差旅、會議訂單,營業額一時難以明顯提振。「在此情況下,國內一些酒店業主會考慮國際大酒店品牌的性價比,畢竟要支付國際管理集團相當的管理費,如果客源持續低迷,業主方甚至會考慮收回酒店自己經營或者乾脆不做酒店。」一家酒店高管分析表示。
酒店產權網創始人馮少輝則指出,酒店品牌方基本管理費是營業收入的2%,疫情期間營業收入微乎其微,基本管理費可以忽略不計。另一項獎勵管理費是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10%,這一收入也基本不可能實現。因此,疫情對靠收管理費的國際酒店集團的影響還將進一步持續。根據萬豪國際近日發布的預計顯示,其業務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需到2021年後。由此看來,酒店業的危機還在持續,眼下,酒店經營者還需要「捂緊錢袋」渡難關。